为陕西东大门建设插上科技翅膀

来源:未知 编辑:渭南科普网2015-08-22 09:53
  

三月的秦东大地,春光明媚,草木吐翠。27号下午,渭南市委大院一号楼三楼会议室气氛异常活跃,市科协在这里举行“科技科普助推陕西东大门建设”座谈会,20多位科技工作者争着热议如何为陕西东大门建设插上科技翅膀。

    “春 节前召开的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陕西东大门的宏伟目标,省上也出台了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实施意见。作为人民团体的科协组织,怎样更好地服 务于东大门建设,发挥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这就是今天把各位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代表请来进行座谈的题目,望大家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给我们支招。”市科协主席王民才的开场白简单明了。

    座 谈会邀请到市发改委、规划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教育局、渭南师院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一线科技人员。有的是市上近年来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或省 市管拔尖人才,有的参与了市“十二五”规划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划”的编制,有的还具体承担着“十二五”期间一些重大项目的实施任务,大多都具有教授、研究 员、高级工程师和博士等专业技术职称。

    “东 大门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区域统筹、高层次谋划发展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对全省加快迈向中等发达省份行列具有重要意义。”市发改委主任助理、教授、博 士唐娴是市上引进的人才,他首先向与会同志介绍了陕西东大门建设的设想和规划。“省上提出要把渭南建成陕西的形象之门、开放之门、繁荣之门,要求重点抓好 能源化工、现代农业、钢铁、黄金等传统优势产业扩大规模;依托高新区、经开区和卤阳湖开发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物流和文化旅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生态田园城市,推动向西安融合发展,把渭南建成陕西大粮仓大厨房;重点建设韩城、富平和主城区等主要板块。”

    “这两年,市果业局和科协联合实施万名果农培训工程,全市涌现出千名苹果、猕猴桃、酥梨等方面的技术骨干和一批示范果园。”市果业局局长、省管拔尖人才王鹰林紧接着发言道:“这几年我参加科协组织的不少活动,知道市县科协每年直接开展200多次科技下乡,解决了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很多技术难题,有些还在中省媒体作了报道。”

    “这些年,中省市科协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全市近200多个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和带头人受到表彰,获得以奖代补资金超过一千多万元,使农民得到实惠,也带动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试验。”市老科协副会长、市农业局原局长邓清晰说:“前不久,市老科协还组织各县(市区)专门去学习农技推广‘大荔模式’,这种‘政府十企业十专家十农户’的有效合作运营机制,多方互惠共营,很好地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最终实现了科技零距离为民服务。”

   “2006 年以来,国务院《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力度明显加大,节能排减、防震减灾、食品安全、节约用水等科普宣传活动经常开展,每年的‘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日’都 能为举办地送去千万元以上的惠民大礼包,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市教育局助调、中学高级教师张天栋,这几年一直负责教育系统的科学素质工作,经常参加市上的大型科普活动,他特别提到:“去年12月,中国流动科技馆来渭巡展,短短一个半月,参观体验的市民主要是中小学生达6.5万人次,在秦东的寒冬腊月掀起空前科普浪潮。”

    “科 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多年来重视为科技人员搭建平台,坚持开展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及学术成果评选,设立了青年科技奖和优秀科技工作者两个奖项,并给予重奖, 还先后推荐13名同志为中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科普工作者、西部开发贡献者和青年科技奖。”市农业局植保站站长、研究员杨兆森激动地说:“我就是被市科 协推荐而获得全省青年科技奖。”

    不知不觉,座谈会已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王民才主席赶紧引导:“上面大家从不同侧面肯定了科协这几年的工作,这些无疑要在今后东大门建设中继续加强和完善。下面看大家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和建议,能让科协在东大门建设中有所作为。”

    “东 大门建设,关键在人才。科协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做好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市规划局副局长、高级规划师李曙升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善于发现和举荐科技人 才。特别是高新科技人才,竭力为其提供创业服务平台;二是要努力提升学会服务能力。创造条件让他们承担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如科技评价、专业发展规划、行 业规划等。国外很重视科技社团发展,他们经常扮演着政府的智囊团角色。”

    “建 设东大门,涉及经济、文化、生态建设等很多方面,是个系统工程。”市水务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王同春建议:“科协可以选择一些诸如城乡统筹、农技推广、节 能排减、食品安全等领域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论证,建言献策。比如,能和水务部门联合,请求政府做好加快引汉济渭规划的前期工作,增强 城市水资源的调蓄能力,以确保城乡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用水。”

    “建 好东大门,必须提高城乡居民的科学素质。”市种子管理站、高级农艺师史友明说:“这几年,我经常被邀请到基层开展科技培训,发现有些地方农民投入了不少钱 搞设施大棚,但只会照猫画虎,生搬硬套,结果造成重大损失。”他建议:“今后科技下乡,既要建立长效机制,更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杨兆森补充说: “现在城乡有的地方还不时出现一些信神信鬼、占卜问卦等封建迷信活动,这与人们不懂科学有关,需要社会各方注意。科协应加强科普宣传,积极引导,帮助群众 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 协组织要更好地服务于东大门建设,还要重视基层组织建设。”临渭区科协主席鱼全武说:“这几年,渭南市和临渭区通过招商引资,各类企业相继入驻园区,也引 进不少科技人才。科协应及时跟进,推动这些企业包括高新区、经开区建立科协组织,真正做到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 协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建立起科协组织,建家交友活动就开展到哪里,不断提高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科协工作的认可度和参与率。”

    眼看下班时间到了,王民才主席对座谈会作了简要总结:“各位专家学者对科协组织服务于东大门建设提出不少真知灼见,我们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尽快形成科技工作者建议呈送市委、市政府参考。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在东大门建设中一定要奋发有为,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要 紧紧围绕“富裕东大门”建设,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做好科学论证建言献策,提高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要紧紧围绕“文明东大门”建设,深入实施科学素质纲 要,大力弘扬科普文化,提高为公众科学素质服务的能力;要紧紧围绕“和谐东大门”建设,积极开展建家交友,做好科技工作者工作,提高为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的 能力;要紧紧围绕“活力东大门”建设,不断创新科协工作,提高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朱云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