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加强制度建设 促进科协工作规范化

来源:未知 编辑:渭南科普网2015-08-24 09:21
  

2004 年以来,渭南市科协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健全了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人才举荐、决策咨询、自身建设等方面的许多制度和规定,并坚持用这些制 度凝聚共识力量、规范管理工作,较好的发挥了全市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极大地调动了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探索出一条靠改革和制度建设推进科协事业科学发展 的新路径。

 

围绕改革  健全制度

 

建 立和健全科协工作各项制度,是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步完善和制定出来的,其中不少是将市县科协和基层科普组织探索 创造的一些新鲜经验和做法,进行归类梳理,使之形成制度,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和实行,因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针 对过去科技下乡大多集中在春秋两季,且多为大型科普活动,实际效果不甚理想,没有达到群众期盼的“常下乡”、“常在乡”,作出《关于在科协系统建立科技下 乡长效机制的规定》,要求市县两级科协每月必须直接组织两次科技下乡或培训咨询。2005年市上购置配上科普大篷车后,迅即制定出《科普大篷车下乡巡展制 度》,对每年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活动的天数或行车里程作出明确规定。现在,常年活跃在秦东一线的市县科协12支科技下乡小分队和四辆科普大篷车成为全 市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针 对前多年“科技之春”和《科学素质纲要》两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不实、任务不具体、难以考核评价的问题,制定出两个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规则》,特 别是去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与评估办法》,进一步夯实了县(市区)和市直成员单位的责任。县 (市区)考核与评估内容,包含总体工作部署、保障体系建设、重点人群行动、科普基础设施四个方面,并规定了比例分值;市直成员单位考核与评估内容,由共性 目标和个性目标组成。共性目标任务包括组织健全、责任落实,将科学素质工作与经费分别列入部门工作计划和事业发展预算,认真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完成所承担 的科学素质工作任务等;个性目标任务依据部门职责,由市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协商审定后下达。目前,参加这两个领导小组的市直部门达到40多个,成为多年来全 市社会科普活动的主力军。

针对市县两级科协服务科技工作者手段少、缺平台、联系不紧密、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2009年,与组织、

科 技、人社部门联合制定出《青年科技奖评选奖励条例》、《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分别确定了评选条件、推荐方式、奖励办法,明确两年表彰一次,每届 不超过30人。截止去年已表彰三届共89名。今年又与组织、宣传、人社、文化等部门联合出台《优秀科普工作者评选办法》,决定表彰全市首届“科普之星”。 多年来,在抓好两年一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及学术成果评选表彰的同时,从2006年开始,还推行了《科协系统科技调研制度》,每年围绕一个主题,组织科技工 作者开展调研考察、技术咨询和建言献策活动,创办了《科技工作者建议》,召开了四次科技创新研讨会或专题学术年会。

针 对起初对县(市区)科协关心不够、指导不力,导致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甚至处于半瘫痪状态,在加大实质性支持力度的同时,实行了《县(市区)科协目标责任 管理制度》。将县(市区)科协工作的任务分为学会学术、科学普及、人才工作、科普经费、自身建设等五大方面,每个方面又分解为几项,然后再以定量为主的形 式,细化为若干具体指标,少数难以量化的,则提出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再将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到每个科协干部身上。这样,全市科协工作从上到下,用下一 级目标支撑上一级目标,层层相保,环环相扣,互相衔接,形成一种宝塔式连环目标体系,做到了级级有责任,人人有担子,促使县(市区)科协逐渐形成奋发向 上、大胆创新、明争暗比的竞争态势,精神状态明显振作,科普能力得到加强,整体水平大为提高。

针 对机关内部因为过去遗留问题多,纪律松弛、作风懒散、管理混乱、工作无序的状态,在修订完善干部请销假、公车管理、公务接待、文印财务等常规性制度的同 时,先后出台了《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干部绩效考核办法》、《例会读书日制度》、《干部培训制度》、《职业道德十项规定》、《信息调研、招商引资奖励办 法》等,比较细致地规范了干部考核、岗位职责、对外形象、参加中心工作等方面的要求。2010年市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后,还制定了《关于健全常委会、全委 会工作的有关规定》,强调实行民主办会,坚持所有重大事项集体讨论通过。同时制定出《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若干规定》,去年还专门作出《关于坚决 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若干规定的十条禁令》,对党员干部端正党风、聚焦“四风”、改进作风提出严格要求。

在 建立健全上述制度中,我们坚持每项制度都以《科普法》、《科学素质纲要》和《科协章程》为依据,联系实际进行分解,提出具体要求,既从横向上注意科协工作 的内在联系性,又从纵向上兼顾层次性,使这些制度充分体现群团组织的特点和“三服务,一加强”的定位职能,形成了一个从上到下、纵横结合的科协组织制度网 络。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我们不仅根据加强科协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和推行一系列制度,而且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这些制度掷地有声、落到实处。

强力推行。凡以制度、规定、办法、细则等形式相对固定下来后,就立即下发,迅速推进,绝不拖延,不打折扣。2004年实行县(市区)科协工作目标责任管理以来,坚持每年初签订目标责任书,年底进行考核,及时兑现奖惩。去年初,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科学素质纲要>实 施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与评估办法》后,年底即组织了三个检查组,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了年度考核,并将结果名次通报,纳入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使各县 (市区)委、政府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格外重视,再次拧紧了这根发条,多数县(市区)还将《纲要》目标责任考核延伸到乡镇和县直成员单位。

领 导带头。落实制度的关键在领导。党组班子成员身体力行,带头贯彻制度,并做到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没有让制度、规定在执行中走样变形。例如,在决定每 月开展两次科技下乡或科技培训的规定后,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每次都全程参与,与专家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家庭院落或厂矿车间,直至释疑解惑,群众满意。在连 续三届的青年科技奖、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中,严格按照评选办法,广泛听取社会各方反映,充分尊重评审小组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班子成员从未打过招呼、照顾亲 友和直接掺和,确保了评选结果的公正客观,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好评。

抓 点带面。在落实制度中,大多采取抓点示范、分类指导、借船出海、逐步推广的办法。十多年来,先后在澄城、蒲城、韩城和临渭区,召开了科普惠农、农技协建 设、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和社区科普工作现场会,重点推广这些县(市区)的典型经验,带动了科协工作重点制度的落实。2006年以来, 在全市有重点地培育树立了57个科普示范乡村,大力推广他们在葡萄种植、大棚蔬菜、秸秆养畜、沼气开发、节水灌溉等方面的最新实用技术,促进了全市农村产 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还组织各县(市区)科协和部分农技协会长到山西吕梁、山东寿光、河南新乡和本省几个地市学习取经、现场考察,让外地经验在秦东 落地生根结果。澄城县郭家庄成为遐迩闻名的樱桃村就是典型的例证。

检 查督促。为使制度落实,机关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坚持月汇报、季考评、半年小结、年终奖惩,并建立了党组成员分工包联责任制。2004年、2009年,先 后两次按照市委要求,对各县(市区)贯彻落实《科普法》、《科学素质纲要》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科协工作的意见》的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解决了个 别县(市区)科协机构合署办公、多数县(市区)科协经费短缺的问题,帮助所有县(市区)科协都配备上科普专用车,有半数以上科协主席进入到同级人大或政协 常委会。我们还趁势打铁,与市财政局联合发文,为各县(市区)科协配备上电脑、照相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现代设备,彻底改善了他们的办公条件。

与此同时,我们也非常注意处理好科协工作制度在形式和内容、齐全和简明、稳定和变化等方面的关系,对因形势任务发生变化而不相适应或不科学、不切实的地方及时加以修订完善,使之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简便易行、注重实效。

 

坚守十年  成效凸现

 

十年多来,通过制度建设,使全市科协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气象新特点。

提 升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制度让科技人员感受到了责任与压力,促使他们始终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拿出浑身解数,进行自主创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科 技人才。全市有6人(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科协先进工作者、全国农村科普先进个人、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等荣誉、7人获陕西青年科技奖。尤其是 近年来,我们组织科技工作者,先后就现代果业生产销售、农村合作社、保护环境与治污降霾、水资源管理和建立印刷机械产业园区等重点课题项目,进行了调研攻 关,形成了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和《科技工作者建议》,受到市委几任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重视和多次批示,有的已直接转化生产能力,产生出显著经济效益。

形 成了社会各方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局面。制度使原来松软的目标任务成为钢性要求和硬性指标,极大地调动了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参与科普活动的主观能 动性。每年“科技之春”,除组织市直40多家部门的科技人员、科普志愿者进行科技咨询、技术培训、科普展览、医疗义诊、文艺演出外,还为多地捐赠价值2亿 多元的物资、项目和资金。2007年以来,每年都组织20多个科学素质成员单位参加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还先后和卫生、农牧、环保、气象、地震等部门联合,开展了禽流感、三聚氰胺、防震减灾、日全食、核电辐射、瘦肉精、食用碘盐等方面的应急科普宣传,及时解决了诸如华县“03.8”灾后果园修复、大荔冯村一带苹果园大面积干叶枯死、澄城韦庄果树产生众多白色虫卵、潼关秦东镇千亩枣树不结枣和临渭区发生的生猪蓝耳病疫情等群众遇到的技术难题,有力地促进了《科普法》和《科学素质纲要》的贯彻落实,大幅度提高了全市公民的科学素质。

加 强了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制度促使科协工作的触角不断向下拓展,服务对象深到一线,使得基层科协组织应运而生、不断壮大,较好的解决了基层科普服务长期存在 的“最后一公里”的老大难问题。截至目前,全市239个乡镇(办)全部成立了科协组织或科普领导小组,农技协由2004年的482个发展到现在的954 个,企业科协由3个发展到现在的48个,非公企业、学校、社区科协组织也从无到有,科普志愿者队伍已快速发展到1500多人。2006年以来,全市有 188个农技协、175个科普示范基地、190多名科普带头人、50多个社区受到中省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表彰,获得以奖代补资金两千多万元。

促 进了科协干部的作风大转变。许多制度由于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把各项工作转化为具体指标,便于检查落实。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中,通过聚焦“四风”,下茬整治干部作风,紧扎各项制度笼子,很快在科协干部中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好现象,即设身处地为基层排忧解难办实事的多了, 只受“香火”不“显灵”的少了;千方百计把工作往前赶、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多了,无所事事,推诿扯皮,工作上哪里黑了哪里歇的少了;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听 取意见,和科技界交朋友的多了,浮在上面、指手画脚、经常“发号施令”的机关作风少了。自2007年全市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以来,市科协连续七年六次荣获 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先进单位,两次获得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地市,被中组部等九部委表彰为全国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刘 续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