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渭南市科协根据工作发展需要,结合科协干部队伍实际,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培训实效,使科协系统干部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工作后劲明显增强,为推进全市科普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注重理论提高,实现日常培训制度化。按照全民深化改革要求,紧扣中省科协精神和全市中心工作,精心制定培训计划,科学设计培训内容,狠抓科协干部的政治理论和政策培训。一 是坚持周一集体学习例会,每年集中学习达40多次。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中省市最新文件、会议精神等,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大家撰写各类学习心得、 体会文章,举办学习专栏进行交流。二是组织干部参加《东秦大讲堂》《渭办讲坛》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设陕西东大门专题培训班、全市干部自主选 学培训等,汲取更加更丰富的“营养”,增强了运用各类政策更好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三是坚持开展“学理论、学业务、读经典,推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 动,坚持周五读书日,倡导全体干部日读一篇文章、周读一本杂志、月读一本书籍,培养大家热爱读书、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培训,提高了广大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使广大科协干部逐步成长为品德优良、素质过硬、学识丰富、能力出众的新型干部,为投身全市科普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注重知识更新,促进专题培训经常化。针 对科协干部的实际,特别加强了现代科技、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和舆情应对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使培训内容适应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切实提高干部推 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一是邀请院士做高层次科普报告。先后邀请樊代明、李佩成、徐德龙、刘加平等院士来渭南,就精品战略管理科学、从战士到院 士、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节能建筑等知识作报告,拓宽了干部视野。二是邀请专业科普工作者作专题辅导。通过中省科协联系协调,邀 请了中国科普研究所原所长袁正光教授,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瑜生教授,联合国卡林加奖获得者、中国科协科普部原部长李象益教授,著名地质科学家位梦华教授为 科协系统干部做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科普创新和社会担当、地球两极与人类未来等专题辅导,使科协干部的科普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三是和组织部门联合办班。从2007年,市科协坚持每年和市委组织部联合举行科学素质纲要暨科协干部培训班,先后邀请了省科协领导及学会部、科普部、青少部、科技馆负责人辅导科协业务知识,提高了业务能力。邀请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办、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委党校等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讲授与科协有关的业务知识,增强了大家对有关行业、单位政策的了解,获得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提高了解决难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科协事业发展。
三、注重学用结合,推动实用培训规范化。在开展干部培训中,注意围绕科协中心工作,有侧重地安排相关培训班次和内容,切实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一是成立培训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培训。市 科协成立了“渭南市科普惠农培训学校”“渭南市社区科普益民学校”,在临渭区等11个县(市、区)成立分校,专门负责全市科技培训工作的规划、指导、业务 管理和服务,长年面向农村、社区居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普讲座,普及科学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提升农民、社区居民科学生产、科学生活的能力。二是支持 科协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兄弟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先后分批组织市县科协负责人到中国科技馆、省科技馆、山西吕梁市科协、西安市科协及碑 林区科协学习考察,坚持参加中国科协年会、全国科技政策论坛、海峡两岸特色农业产业化论坛、海峡两岸农业发展论坛、大秦岭论坛等高层次学术交流等活动,拓 宽视野,扩大知识面。三是利用召开各类现场会即时培训,先后召开了企业科协工作现场会、农技协工作现场会、社区科普工作现场会,通过现场参观、经验交流、 专家辅导等形式,普及相关知识,推动工作。2012年,我们召开科普惠农工作培训会,对近年来受到中省市表彰的科普惠农先进单位负责人、科普带头人和各县 科协主席、科普惠农工作负责人等共400多人进行系统培训,邀请中国科协农技中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主任翟晓斌作报告,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
由于多年来培训措施得力,渭南市科协的干部培训工作在促进全市科普工作、科协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 是干部的理论素质显著提高。通过日常学习和集中培训、专业培训,渭南市科协系统形成了热爱学习、刻苦学习的良好氛围,大家踊跃撰写信息和调研文章,宣传工 作取得较好成绩,渭南市科协连续多年在中省科协网站上稿量名列前茅,科协系统干部中省市各类知识竞赛、全国科普摄影大赛、纲要实施工作影展等活动中屡获殊 荣,市科协机关荣获中国科协优秀调查站点,被市委表彰为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二 是为全市中心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持。由科协牵头出题,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和企业,广泛开展科技服务,进行科技咨询,参与科研攻关,形成了“加快渭南新型工 业化进程”“实施全市林业产业化改革”“科学技术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推广大荔模式与科普惠农的有机结合”“为加快陕西东大门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等 一批具有决策和应用价值的论文和成果。在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领域有所突破,得到市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重视和批示,被相关部门采纳。
三 是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广大科协系统干部以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己任,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存在的困难和问 题。市科协出台了系列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和帮助科技工作者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与组织人事科技部门联合设立了渭南青年科 技奖和优秀科技工作者奖,表彰奖励了三届共87名优秀科技人才;根据市委常委会意见,设立了渭南优秀科普工作者奖,对在近年全市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 先进个人进行宣传、表彰。近五年来,共举荐6人(次)获得中国科协奖励、5人(次)获得陕西青年科技奖。
四 是促进了科协各项工作的创造和创新。市县科协创造性开展“科技之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全国科普日活动,多次举办公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大手拉 小手-科学家进校园”“院士科普报告会”,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示范创建活动,辐射带动农户6万多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30多项,举办科 技讲座1000余次,受益群众达20万人次。渭南市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被中组部、中宣部、中国科协等九部委表彰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先进集体,被国务 院食品安全办公室、中国科协授予全国食品安全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市科协两次荣获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单位,连年荣获全省科协先进集体,六次荣获市委、市政 府目标责任考核先进集体。(雷振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