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 年来,渭南市离退休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在市老科协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全市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工作特长,活跃在经济、科研、教育、文化、卫生等各条 战线,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致力推动科技进步,热心普及科学知识,积极建言献策,展示了老骥伏枥、尽力而为的风格,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社会 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多次荣获中、省、市各类荣誉奖励,赢得了各级领导、社会各届的广泛好评和赞誉。
一、开展科普宣传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全 市老科技工作者在各级老科协组织下,积极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普日”及“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参加全省老年科普知识大 赛、农村科技学校教学,老专家作科普报告,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举办环保节能、科学生活科普展,开展社区义诊、农村文艺演出等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 策,提升公民科学素质。2014年3月11日,市老科协组织近70名老科技工作者,在澄城县庄头镇永内村举行了老科协系统2014年“科技之春”宣传月示 范活动启动仪式,围绕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助推陕西东大门建设”主题,来自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民健医院、市科协、市果业局、市老 科协、澄城县科协、澄城县老科协及文艺分会的13名医务人员、2名农业专家和50多名科技工作者为群众开展文艺演出、医疗义诊、科技报告等科技服务活动, 共发放各类科普书籍资料500册(份),为群众义诊300多人次。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市、县老科协共组织各类专家、科技人员6200人次,下基层举办科普报告会1900多场次,听众达31.2万人,举办专题技术培训活动1709次,培训11.27万人次,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6.02万份,布置宣传展板360多块,举办文艺演唱会500多场次。与此同时,市县老科协还组建了240多名老科技工作者参加的“老专家科技报告团”,常年活跃在科普宣传、科技服务的第一线,促进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二、开展建言献策 服务党委政府决策
老 科技工作者们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积极为全市重点工作、中心工作的决策提供科技建议和智力支持。先后围绕“西部大开发”、“全市老 科技工作者状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2012年,在市老科协的精心组织 下, 66名老科技工作者历时65天,走访了10个县市的22个乡镇34个村的1000农户,通过入农户、进田间、填表格、搞座谈等方式,获得大量具有研 究价值的数据和情况,撰写了《关于我市农业科技水平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当前农业生产中有关科技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做了详细阐述,并有针对性 地提出8条建议。该调查报告在《渭南市科技工作者建议》刊出后,得到市委领导重视,批示请市委政研室、市农业局参考;随后又荣获中国科协2013年度优秀 决策咨询三等奖。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市老科技工作者共撰写各类调研报告近百份,其中《关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的调查》、《关于我市农业科技水平状况 的调查》、《全市老科技工作者人才资源情况调查》等5篇,分别在《渭南政报》、《渭南经济》、《调查材料》、《渭南市科技工作者建议》等期刊上刊登。前两 篇分别获得市委领导批示,并荣获2012-2013年度全市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
三、抓农业科技示范基点建设 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
渭南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及农村工作在全市工作中居于重要地位,来自农业战线上退下来的老科技工作者较多。十多 年来,各级老科协组织充分发挥这些老专家的技术优势,把工作定位重点放在服务“三农”上。通过抓农业科技示范基点,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 品种,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农技支持,为农民致富培养了典型,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2013年 底,市、县、镇(乡)三级老科技工作者组织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基点157个,推广应用新技术90多项,引进新品种109个,创造的经济效益高出同期农业平均 效益的30%以上。由于示范基点的榜样作用,带动了一大批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我市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点的经验走出渭南推广到全省,成为渭南老科协工作叫 得响的工作名片。通过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点,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 素质,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创办农村科技学校 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为 了进一步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市老科协联合市关工委一起开展了创办农村科技学校工作。通过农村科技学校的学习,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不少学员成了农村科技 带头人、致富能手或土专家,为科学种田,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满足农村科技学校的教材需求,市老科协组织一批老科技工作者创办了《渭南市农 村科技学校实用教材选编》,市委常委潘洁为创刊号题词:“面向产业需求,办好农村科技学校”,赵义州会长担任主编。《实用教材选编》开设有作物栽培、林果 管理、设施农业、良种选育、畜禽饲养、土壤农化、病虫防治、卫生保健、科技交流、科技动态等栏目。文字通俗易懂,内容实用、易学易操作。教材每期印数 2000册,不定期出刊,全部无偿向农村各协会、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技学校发放。同时,以农村科技学校和当地农村科技能人为主体,组成一支永不离乡的科技 服务队伍,这部分人由乡镇老科协管理,长期活跃在农业第一线,解答群众疑难问题,为农民科技生产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截止2013年底,全市农 村科技学校已发展到1665所,培训农民达48万人次。
五、开展农业科技创新 助推农业科技水平提升
全 市各级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发明创造,生产出一批既有一定科技水平,又能实现提高生产力的好产品。如:韩城市老科协会员吉智才研究出的 “HC型花椒采拾器”和“高速快捷扫地机”先后获得国家专利;郭海乔研究出的“8280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于种植业,产量提高、品质尚好、无公 害,2010年获得国家专利,获得杨凌农高会“特别后稷奖”,经农业部批准,正式投入生产;颜联祥先后研发的农业新品种、新农药、新药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36项,其中,28项已转移企业进行生产,使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超亿元。富平县老科协会员乔宏岳设计研发的“秦牛一8(10)微型履带果园清耕机”获得国 家3项专利,2005年已开始大批量生产;“90P - 1.4青饲料收获机”和“4YDD -2多功能玉米收获机”申请国家专利8项,2006年投入生 产;“IKFL- 30型开沟施肥覆盖机”申请国家专利2项,2010年通过推广鉴定;“IKFL - 30型自走式果园开沟施肥机”申请国家专利3项, 产品已批量生产,其中,果园清耕机和开沟施肥覆盖机填补了国内外果业机械的空白。白水县老科协常务理事成高启2007年培育矮化苹果无毒组培苗木数百万 株,新苗木抗病毒、抗虫、生长快、挂果早、无大小年,居国内外领先地位,先后推广到16个县(市),促进了苹果产业的更新换代,增加了果农的收入。蒲城、 合阳等县老科协会员也结合自身实际有许多发明创造。科技创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创新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受益。
近 年来,全市老科技工作者在科普宣传、科技培训、建言献策、组织建设和服务“三农”、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点、开展“万名专家讲科普”活动、创办农村科技学校 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娇人的成绩,多项工作成为全省老科协系统的亮点。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老科协的周密组织和引导服务。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奠定发展基础。渭 南市老科协创办于八十年代末期,但在1999年的社团组织整顿中,因为种种原因未取得社团法人资格,此后老科协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2003年,在时任 会长赵义州和秘书长邓清晰的努力下,市老科协恢复组建,当时全市会员不足100人,县级老科协仅大荔县一家。十余年来,市老科协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常抓不 懈,以抓县级老科协组建为重点,促进基层老科协不断向市、县业务部门、企事业单位、乡镇延伸,使各级老科协组织逐渐发展起来。截止2013年,全市除临渭 区外的10个县(市)都成立了老科协,分会、乡镇老科协发展到176个,会员人数达到3200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会员有1880人,成为全市最大的 社团组织之一。组织机构的健全为老科协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坚持举办会员日活动。市 老科协每年都要单独下发通知,要求在上半年组织会员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活动,下半年老年节前后,或重要纪念节日举办1~2次会员日活动,并明确活动的 主题和要求。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时,举办了规模较大的文艺演唱、诗歌朗诵会,还编写了歌颂党的丰功伟绩、诗歌专辑,在会员当中产生了很好的影 响。大荔县老科协于每年老年节召集全体会员进行活动,交流工作情况、谈养生保健、表彰奖励先进,此项活动已坚持数年不间断。
三是组织会员学习、交流思想。凡是中央和省、市召开全会和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发布有关农村、农业方面的重要决定和政策时,市老科协都要组织会员和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领会精神。通过学习、座谈讨论、加深理解,并贯彻落实到工作中。每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都及时组织学习,进行宣传。
四是看望慰问老科技工作者。这 项工作已坚持多年,反响很好。2010年以来,每到老年节前,市老科协都邀请市上主管领导、部门负责同志,先后深入到大荔、华阴、潼关、合阳、澄城、华县 和城区等地,对35位热心热爱老科协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老科技工作者进行看望慰问,同他们促膝谈心,听取意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关爱传递给他们,把他 们的诉求意见带回来,发挥了老科协社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市老科协的带领下,各县(市)老科协每年都要组织看望慰问一次老科技工作者,产生了 良好的社会影响。
五是为会员申报晋升技术职称。先 后为8名会员申报晋升了高级技术职称。澄城县老科协会员王集中,从事中医诊疗20多年,仍是主治医师,市老科协帮助其申报晋升副主任医师后,被西安肝肾病 医院聘请座堂,用自己丰富的中医临床知识为患者解除了痛苦。大荔县老科协为3名会员晋升了高级技术职称,为10名会员晋升了中级技术职称。白水县老科协还 参加了农民技术员推荐评审活动。富平县老科协联合西北理工学校,在王寮纳衣村举办养殖、计算机专业培训,经考核,使225人获得技术证书。
六是开展表彰奖励活动。坚持每两年开展一次先进集体、协会先进工作者、优秀老科技工作者、“四型”协会、先进科技示范基点等奖项评比表彰活动,通过表彰奖励先进调动会员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