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春 | 渭南市科技馆带领您探秘节气密码 传承文化根脉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2025-03-31 08:16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渭南市科技馆以“探秘节气·传承文化”为主题,为公众带来一场关于传统文化的科普体验,让参与者深度感受清明的自然智慧、历史传承与人文情怀。

 

🌿 节气篇——自然密码里的清明
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清明独具魅力,它不仅是重要的农事节点,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气。当太阳黄经达15°,便是清明节气。此时,寒冬已逝,气温回升,雨水充沛,大自然生机勃勃。在乡间,农民们遵循“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忙着播种育苗,开启一年的辛勤劳作。这一节气,犹如大自然的闹钟,提醒人们顺应天时,开展农事活动,蕴含着古老的智慧。

 

🔥 起源篇——介子推的传奇与节日传承
关于清明节的起源,流传最广的当属介子推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途中,饥寒交迫,介子推为救重耳,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汤。重耳成为晋文公后,想封赏介子推,介子推却带着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为逼他出山,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母子宁死不屈,最终被烧死。晋文公懊悔万分,为纪念介子推,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禁止生火,只吃冷食。后来,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融合,寒食节的禁火习俗也逐渐融入清明节。

 

🍡 习俗篇——多彩习俗,传承文化
1. 缅怀先辈: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人们携带祭品前往墓地,清扫墓前落叶杂草,献上鲜花,鞠躬行礼,追思先辈的养育之恩,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敬意。这一习俗,传承着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让后人铭记先辈的付出,铭记家族的历史。
2. 拥抱自然:踏青赏春。清明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机。人们漫步在田野间、山林中,欣赏桃花红、柳叶绿,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踏青不仅能放松身心,还能增进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放飞希望:放风筝也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人们将风筝放上蓝天,随后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随风飘远。这寓意着将烦恼和晦气一同带走,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美食篇——青团:舌尖上的清明
清明节,有一种独特的美食——青团。它由新鲜艾草汁与糯米粉混合制成,包裹豆沙等馅料,蒸熟后,外表翠绿如玉,口感软糯,散发着艾草的清香。青团不仅是美味的食物,更承载着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情感记忆,成为清明节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 创意手作:纸伞绘清明
当笔触邂逅传统纸伞,一场诗意与创意的碰撞惊艳上演!孩子们在素白伞面勾勒心中“清明图景”……传统节气在创意的加持下“活”了起来!这场手作不仅让清明文化可触可感,更用创意赋予传统新生命力,让千年节气在童真创意中焕发鲜活光彩。

 

🌸 清明未远,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不仅了解清明节的知识和习俗,更能够将这份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在缅怀先辈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在亲近自然中感受生命的美好,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