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档案日︱档案的发展演变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2024-06-08 11:36
  

档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真实记录,它通过自己的记载,向后人展示历史的发展与传承。2024年6月9日是第十七个“国际档案日”,主题是“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

提起“档案”,大家会觉得神秘又遥远,但事实上,我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接触到它。在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了解档案的发展演变吧!

 
 
 

档案的发展演变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档案是甲骨档案,即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商时期的甲骨刻辞,后期还有青铜铭文档案、缣帛档案、简牍档案、石刻档案,以及今天所看到最多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

 

01

甲骨档案

以甲骨作为原始记录载体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档案。主要产生于商代后期的占卜活动中,多为盘庚迁殷到纣亡的273年间的遗迹。内容广涉当时社会的阶级与国家状况、农业生产、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这种档案载体材料特殊,所以保存年代久远。

 

02

金石档案

金石档案也称钟鼎文。一般是指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到西周,我国的青铜技术进入了繁盛时期,青铜器质地坚固,易于长久保存,故统治者凡有大事记载,便铸器铭文,以青铜器作为载体逐渐取代甲骨。

 

03

简牍档案

我国古代以竹木为载体的公私文书,称为简牍档案。历经春秋战国、秦汉,特别是从周代到汉代1000余年之间多用竹片和木板撰写文书与保存档案,直至东晋末年(5世纪初)纸张普遍应用后才基本绝迹。

 

04

缣帛档案

缣帛作为书写载体材料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到了秦代,使用更为广泛。缣帛具有质地坚韧轻柔的特点,以绢帛为载体的档案具有便于携带和保管等优点,但是由于其价格十分昂贵,一般人根本消费不起,而封建朝廷的一些重要文书是用缣帛来书写。

 

05

纸质档案

纸张的发明和造纸术的改进,给中国乃至世界的档案载体演变带来的一次巨大革命。纸的发明使文字的使用变得简便易行,到了三四世纪,基本取代简帛,成为国家主要的书写材料,一直使用至今,极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06

声像档案

声像档案也被称为视听档案,可分为视觉、听觉、视听综合等不同形式,包括照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声像档案具有直观性强、易于复制等优点,但由于它的成分复杂、质地脆弱,且大多不能直接阅读,因而较之纸质档案在保管条件、管理方法和管理要求上都有所不同。

 

07

电子档案

电子文件是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新名词,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件。早些时候曾有“机读文件”、“数字文件”等jiaofa,近年来逐渐被“电子文件”所取代。它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具有与传统纸质文件完全不同的特征。

内容来源:中国档案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