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筑牢防汛抗旱减灾安全屏障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2024-05-21 22:21
查看数
次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今天是第34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共同打造有韧性的未来”。水旱灾害防御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是水利部门的天职。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的重要意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增强防范意识,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水旱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为突出,是我们面对的最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回顾历史,旧中国水利工程残破不全,严重水患带来的惨痛经历一再提醒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同水旱灾害斗争的长期性和极端重要性,坚决筑牢抵御水旱灾害的防线。
极端天气难以避免,但可以有效防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并多次在防汛抗旱关键时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我国海河流域发生“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水利部门逐日滚动分析雨水情形势,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充分发挥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防洪减灾综合作用,最大程度减少洪水影响和损失,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主动防范胜于被动救灾。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关键在于“未雨绸缪”。要立足“防住为王”,加快推进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进一步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要完善水库、堤防、蓄滞洪区等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洪水风险防控能力。要持续推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强化关键技术攻关,优化算法模型,加紧研究建立符合流域洪水规律的产汇流模型、水动力模型,提升水旱灾害防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要积极践行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落实“四预”措施和“叫应”机制,以确定的防御措施和处置方案有效应对不确定的汛情发展变化,推动风险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做到防患未然。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我们要强化风险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牢牢把握防御主动权,不断增强防范化解水旱灾害重大风险能力,全力筑牢防汛抗旱减灾安全屏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