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丨人间至此秋色尽,愿君安暖迎新冬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2024-11-07 03:25
  

寒风入城悄无声,秋韵尚存已立冬。不知不觉,又走过了一季岁月。我们一觉醒来,秋风始老,细雨未霜,今宵却较昨宵寒。带着一抹残暖,迎来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冬。

 

廿四节气中的“四立”皆为季节的起源,立冬是一年中冬天的开始,这一天往往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此日太阳也走到了黄经225°。

 

“年年岁岁夏相似,岁岁年年冬不同。”立冬之后,由北到南,气温梯度明显加大。立冬时,南方还时常有天气和暖的“十月小阳春”,北方已进入“以风鸣冬”的寒冷时节,冷空气频繁出现,降温成为这个时节的常态。

 

绵长而静谧的夜晚,等着你来避寒藏暖,冬天就这样来临了!

 

 

古籍中记载:“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是“四立”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冬季自此开始。冬,表示终了,为“四季”中的最后一个季节,农作物收藏入库,动物冬眠,也意味着这一年进入了尾声。

 

伴随一丝浪漫的凉意,万物开始收藏,于是,立冬便有了三候:一侯水始冰;二侯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也就是说,自立冬开始,河流结冰,土地冻结,万物准备过冬。

 

 

古时的这一天,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宋代每逢立冬,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由此可见古人对于这一节气的重视。

 

如今,人们将古时的习俗延续了下来,也有“入冬日补冬”的说法,因为冬季寒冷易生病,正是人体抵抗力弱的时候。

 

谚语里说:“立冬有食补,春来猛如虎。”北方人在立冬这一天,喜欢吃饺子,因为立冬为“秋冬季节之交”。

 

也就是古人常说的“交子之时”,民间有“每逢交子之时,饺子不能不吃“的饮食习俗。

 

而南方则习惯准备好鸡鸭鱼肉,用“四珍、八物“等药材炖肉,补养身体,以求来年健康平安。 

 

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欢聚一堂,畅谈往事,便是最好的节日氛围。古时如此,今天亦是如此。

 

 

一到立冬,“冷”便是绕不开的关键词。作物收晒完毕,草木凋零入土,动物躲进洞窟过眠。

 

和万物一样,我们也更多地呆在家里,穿暖,吃饱,躲避寒冷,更重要的是倒腾点喜欢做的事。寒冷的存在意义,就是让你找到更温暖的事物。

 

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冬天就要多晒太阳,晒到身子骨都是暖的。

 

《本草纲目拾遗》中载:“太阳火除湿止寒僻,舒经络,痼冷,以体曝之,则血和而病去。”是说冬天晒太阳能够帮助我们去除体内的寒气,疏通经络,固护阳气。

 

休息日的午后,漫步到公园,找个宽敞地方懒懒坐下,感受暖阳均匀地洒在发缝、肩颈、脊背上,暖意顺着毛孔游走在四肢百骸。

 

 

 

冬天有寒风呼啸的冷,也有红泥火炉的暖。

 

寒潮间隙恰逢太阳暖暖晒着,便想起汪曾祺所说的,“人生忽如寄,莫负茶、汤、好天气。”

 

煮茶,不失为冬日里一件最风雅的美事。

 

窗外凛冽,屋内火暖,风炉上茶烟袅袅,水汽咕嘟咕嘟升上去,眼下的周遭也能获得由身及心的安妥,那份暖意和香气,可以让人直呼一声“日日是好日”。

 

冷的日子里,为自己好好煮一壶热茶吧,将这一年时光细品,让温暖延续到新的未来。

 

 

 

曾几何时,“宅”成了我们的常态。

 

宅家的时候,我们从对远方的执念,退回到身边,却意外地发现了生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找到那份能让自己感到幸福的节奏。

 

当我们回归生活本身,再日常不过的一蔬一饭和身边的陪伴,也会更值得珍视。

 

 

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到来,冬天,表示一年的结束。但生命中的每一个尾声,连接着的都是新的乐章,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等待,每一次告别,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重逢。

 

诗人仇远曾写过一首《立冬即事》: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正如诗中所表达的:冬天已至,春天也不会太远了。冬天看似万物凋零,但其实自有一番好风光,若你细心留意就会发现:

 

下雪天并不是那么寒冷,白雪皑皑会让你觉得人间值得;尽管天寒地冻,但街边的烤红薯和一杯热茶也可以给你带来暖意;虽然凛冽的寒风刮着,前行困难,但裹紧的大衣里,依然可以藏着一颗温热跳动的心脏。

 

立冬的美好,在于弥足珍贵的人间温暖。万家烟火带来冬日的浪漫,热气腾腾是冬天专属的温情。人们常说世间多凉薄,但你依然可以选择温情地活着。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时节不居,万物有序

冬是贮藏,也是企盼

冬是蛰伏,也是希望

让我们心怀暖意,迎寒而立

愿这个冬天你我都有物暖身,有人暖心

无谓霜寒,安然向冬

 

来源:廿四季生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