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科学技术协会 关于印发《渭南市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2023-03-17 11:16
  
各县(市、区)科协,市级各学会、企事业单位科协、科普教育基地,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党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陕西省乡村振兴局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决定实施渭南市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程,现将有关方案印发你们,请按照既定结对关系,结合工作实际,加强沟通协调、调查研究,拿出务实举措,为全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作出积极贡献。
 
 

 

渭南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3年3月14日
 
 

 
渭南市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
(2023—2025年)
 
       为认真贯彻党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省科协、省乡村振兴局《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特制定渭南市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程”。到2025年底,力争全市农民科学素质比例达到陕西省10.5%的比例;乡镇(街道)科协100%全覆盖;农技协科技小院涉农县域全覆盖;全市开展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5万人次以上;“三农”类科普教育基地在科普教育基地中占比达到25%;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乡村”巡展县域全覆盖。形成以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为落脚点,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全域科普体系,推进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乡村治理有效。
       二、具体任务
       (一)产业振兴行动
       1.整合学会、企事业单位科协、科研单位等农业人才资源,完善市级乡村振兴专家团队,做好产业咨询、决策支撑等智库工作。在乡村振兴专家团队中遴选优秀专家组建市级产业顾问组,组织好产业顾问组支持脱贫县产业发展。
       2.鼓励引导学会在县(市区)“一对一”成立学会服务站(团)、学企联合体、科技专家服务队,征集科技需求、发布科技成果、举办科技产业论坛、人才技术培训等活动不少于2场次。
       3.切实发挥好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优势,倡导“工作站+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技术讲座、技术咨询、技术开发、人才培训等形式,把更多的院士专家引入基层,把更多先进实用技术落地县乡。
       4.搭建服务平台助力县域农业产业发展,广泛动员科技工作者带着科技成果下基层,发掘培养乡土技术骨干,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开展规模性助农活动,拓展农产品供销渠道。
       5.围绕县域产业发展实际,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助力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二)人才振兴行动
       1.建立健全高素质农民培育机制,依托农广校、农技协、科技小院等平台,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等级认定、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举办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依托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社员、农业企业骨干、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开展农民教育培训3万人次以上,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3000名以上,培训一批群众身边的“土专家”“田秀才”,实现“家家有一位科技明白人”。
       2.助力村“两委”科技赋能专项行动,推动村“两委”成员重视科技、支持科普,发展村“两委”成员成为科普中国信息员,持续开展科普培训,提升村“两委”成员科技素养。
       3.聚焦老年人、妇女信息和健康素养培育,实施老年人、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开展面向老年人和妇女的信息安全、卫生健康等科学素质提升活动。
       (三)文化振兴行动
       1.把弘扬科学精神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以科普影视、广播、动漫、短视频等喜闻乐见、浸润人心的方式,在乡村传播创新文化和科学文化,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2.每年组织基层科协组织和学会、企事业单位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推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传播到乡村、传导到群众,促进现代科技与乡村文化融合。
       3.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加大投入科普工作。推进实体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对现有县级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加强指导,规范农村青少年科普活动实施,提升农村科普设施建设水平和引领示范作用。
       4.用好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等科普资源,广泛开展科普活动。联合市科技局推进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引导符合条件的各类科普场所创建各级“三农”类科普教育基地。
       5.综合运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动员,及时选树推广先进典型和成果案例,支持参加各类评选表彰活动,营造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浓厚氛围。积极参加杨凌农高会等大型展会,宣传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实效、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四)生态振兴行动
       1.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生态保护和生态宜居等课题开展调研,撰写报告,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积极参与乡村整体规划、生态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等工作。
       2.积极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助推健康乡村建设。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大力普及绿色发展、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绿色殡葬等知识和观念,抵制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消极影响,帮助农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4.积极导入社会资源,丰富定点帮扶村级产业发展路径,帮助引进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助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5.鼓励科协组织、党员干部和优秀科技工作者与定点帮扶村党支部、重点监测户结对帮扶,深入开展结对共建工作。
       6.收集定点帮扶村需求,广泛开展“我为帮扶村做实事”活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五)全域科普行动
       1.以“科普中国”品牌为引领,建立科普工作与组织建设融通贯通机制,搭建渭南市“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科普工作平台,打造全民、全社会、全时空开展的全域科普渭南特色。
       2.以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为引领,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开展科普示范县、乡(镇)、村三级科普示范创建工作,集聚科普资源和服务向农村倾斜,每年建设命名一批科普教育、科普示范基地,夯实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基础。
       3.组织成员单位围绕青少年等 5 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科技资源科普化等五大重点工程,积极推进全域科普。
       (六)应急科普快速反应行动
       1.巩固提升“群众点菜、科协配餐、科技专家送服务”的应急科普机制,建立一支涵盖领域广、专业素质高的应急科普专家队伍,关键时候第一时间有效发声、解决实际问题。
       2.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所、站)、党群服务中心、农技中心等为阵地的,以志愿服务为手段,探索构建常规问题乡村就地解决、困难问题县级“会诊”解决、重大问题市级“出诊”解决的三级应急科普响应机制,应对群众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灾害、疫情等突发事件。
       (七)科技经济融合行动
       1.联合组织、科技、人社、财政、教育等部门,以省市县三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基础,推动专家工作站与各县(市、区)构建产学研融合创新联合体,通过“建家引智”,搭建服务平台,解难题、促转移、促转化、助创业、增实效。
       2.推动科协组织向各类园区、企业、社区和农村延伸,推进新经济组织科协建设,支持建立乡镇科普协会,实现科技服务网络全覆盖,为助推渭南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渭南市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科协党组书记、市科协主席任组长,分管科普、学会工作的副主席为副组长,市科协科普部、学会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协科普部,负责日常工作推进,市科协学会部紧密配合。各县(市、区)科协、市级学(协)会等,每年12月10日前报送本年度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程工作书面总结。
       (二)明确工作职责。市科协做好各项行动过程中的相关服务、指导和督促等工作。各县(市、区)科协负责重点行动的推进实施,掌握跟进重点行动进展,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各有关单位,市级学会、企事业单位科协结合各自实际,主动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积极参与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程,为乡村振兴行动提供支持。
       (三)加强经费投入。市县(市、区)科协要积极整合各自项目及资源,加大对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九项行动和科技志愿服务站、科技小院、科普示范村的支持,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四)发动社会力量。各县(市、区)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积极利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机制和平台,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
       (五)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渭南电视台、渭南日报等传统媒体和渭南科普头条号、网站、公众平台等新兴媒体作用,注重挖掘、总结和宣传各地开展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行动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宣传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营造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浓厚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