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武止戈:高擎抗日同盟军的旗帜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2025-08-13 09:07
  

武止戈(1902年—1933年),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1922年6月,在南开中学毕业。1923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924年,赴上海大学学习。6月上旬,与共产党员魏野畴、崔孟博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西安小组。7月,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夏,被派往西伯利亚和黑海地区从事工人运动,后进入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学院学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武止戈请求回国参加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并于1932年2月回到祖国,后被派往北方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武止戈到天津和北平后,同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负责人肖铭(即肖明)取得联系,与吴化之、张金印、许权中等共产党员被派往张家口,同冯玉祥将军一起筹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为了加强党的领导,成立了由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领导的中共张家口特别委员会,他和吴化之、张金印等都参加了特委的领导工作。

为发动人民群众支持抗日同盟军的工作,推动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春,武止戈同吴化之等与中共内蒙古特委书记陈镜湖协商,由陈负责发起组织蒙汉抗日同盟军军事委员会,尔后再由特委组织各界群众成立察哈尔人民自卫指导委员会。在此期间,张家口特委还创办了《抗日前线》报,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

5月26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正式成立,武止戈任抗日同盟军总部高级参谋。抗日同盟军成立后,通电全国,主张联合全国各党派各军队“结成抗日战线,武装保卫察省,进而收复失地,争取中国之独立自由”,号召全国民众“一致奋起,共驱强敌,保障民族生存,恢复领土完整”。

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签订后,日军乘机大举进犯华北,平津地区局势日益紧张。大敌当前之时,武止戈被任命为抗日同盟军北路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6月下旬,奉命协助吉鸿昌率部由张北出发,连克康保、宝昌、沽源等县。7月上旬,又兵分三路,乘胜追击多伦之敌。武止戈冒着敌人的炮火,到第一线协助吉鸿昌指挥作战。10日夜,他和吉鸿昌率敢死队匍匐前进,三次攻城,不克。次日拂晓,发起总攻,同盟军与敌血肉相搏,伤亡甚重。12日凌晨1时,他们趁黑夜敌机收敛之机发起全线猛攻,战士们袒臂冲锋,与事先打入城内的40名敢死队员里应外合,由城区的西、北、南三门攻入,日军仓皇溃逃。至此,失陷70多天的多伦城,宣告光复。战后,吉鸿昌、武止戈又奉命率部驻守沽源,防御日军反攻南犯。

冯玉祥在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军事、政治压迫之下,于8月上旬宣布撤销抗日同盟军总部。蒋介石急令宋哲元主持察政,收编抗日同盟军。武止戈和宣侠父等共产党员坚决反对宋哲元收编抗日军队,坚持抗日同盟军的旗帜。在前委的领导下,在张北重建抗日同盟军总部,推举方振武为代总司令,吉鸿昌任总指挥。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同盟军第二师、第五师、第十八师等进行了充实整顿,党的力量和军事力量大大加强。

8月中旬,武止戈被任命为骑兵第五十六师参谋长。到任后,对五十六师进行整顿。8月底,又被迫离开该师,回到吉鸿昌部任参谋主任,继续协助吉鸿昌指挥作战。9月初,前委和吉鸿昌等在商都附近的四台坊开会,讨论抗日同盟军的进军方向问题,武止戈等建议到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合,但该建议被前委否决。9月下旬,武止戈协助吉鸿昌与方振武部会合。10月初,发动了大小汤山战斗。

汤山之战,抗日同盟军虽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伤亡较大。武止戈等主张尽快离开汤山,以免敌人对同盟军更大的包围。但日军和国民党中央军大量增兵设防,堵截了同盟军东进的道路,抗日同盟军腹部受敌,形势危急,东进不成,无奈被迫西撤。10月13日中午,日军飞机配合国民党军队对抗日同盟军驻地进行狂轰滥炸,武止戈临危不惧,沉着指挥抗日同盟军转移隐蔽,不幸被日机炸弹击中,壮烈殉国。

(本文整编节选自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出版的《陕西抗战人物纪事》一书)

(中共渭南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