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用哪12个字概括“用人之道”?

来源:未知 编辑:渭南科普2018-01-27 15:55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2月,陈云开始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而此时,全国只有四万多党员,还主要集中在红军和陕甘宁地区及其他一些小块根据地。在这种状况下,要想贯彻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必须大量发展党员和培养党的干部。然而,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和队伍的壮大,党员成分变得日益复杂,各级干部如何做好组织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等是当时培养干部和骨干人才的地方,1938年9月,陈云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论干部政策》的讲演,他辩证地看问题,用十二个字概括了“用人之道”。
“了解人”
“了解人”要求彻底、全面,在看到人缺点的同时也要看到优点。陈云认为,当时在用人方面存在两种毛病,一种毛病是看人只看一面,不能面面俱到。比如说在分配干部时常听到坏话,说这个人自高自大,那个人懦弱无能。陈云指出:“一个人的长处里同时也包括某些缺点,短处里同时也含着某些优点。”自高自大的人虽有缺点,但是做起事来往往比较有信心,因为这种人通常都是有一点本领的,假如给他划定范围,指明方向,让他大胆去干,他还是可以做出成绩的。而懦弱无能的人优点就在于小心谨慎,适合做机要、调查等工作。“用人就是用他的长处,使他的长处得到发展”,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弱点和短处在某种程度是可以被克服的。如果领导对下级都能做到知人善用,那么“在革命队伍里,无一人不可用”。
另一种毛病就是对一个人没有根本的估计,“只看到这个人今天干了什么,没有看到他以前干些什么,只看到他本领的高低,没有看到他本质的好坏”。这种毛病就体现在对干部“随便提上来,随便放下去”,像打桩子一样,今天表现好了,把这个干部抬上了天,明天表现得坏一点,就把他打到地下去。老百姓盖房子打桩,一上一下,愈多愈好,可是对干部这样来几次,那这个干部就断送完了,“因为他的自信力早已失掉,再也不敢做工作了”,这样的用人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在江西苏区时,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有人说他犯了错误,不能用了。后来扩大红军需要人手,将他派到一个区域去,他超额完成任务,许多人就又将他抬高。之后他被调往闽赣边界的游击区,几个月后,因为说了几句近于右倾机会主义的话,再加上这时恰巧又派他去扩红,但他没有取得好成绩,于是人们又说他不能用了,送到哪里都被拒绝。最后红军退出江西时,他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所以,看人不能只看一时,而应有根本的估计。
“气量大”
“气量大”就是要善用各种人才,广泛地团结人。抗战爆发以后,许多人心向共产党,不远千里奔赴延安,西北旅社里各党各派、新闻记者、青年团体等络绎不绝。这么多人员的涌入,使得根据地干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陈云说,他1932年在上海开办一个训练工人干部的学校,只上课六天,而学生也只有六个人,但现在抗大、陕北公学、鲁艺再加上党校,在延安就有一万多学生。“从前办学校只有六个学生,倒很简单。今天各种各色的人都有,复杂得很”。但是“要干大事情,就免不了要遇到复杂情况”,只有几个人的简单,革命永远不会成功。“共产党是先锋队,要领导广大的后备军,要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它周围必然是复杂的”。我们不仅要有抗大、陕公的同志去和敌人搏斗,还要团结更多的群众和同志。
陈云认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全国十几个省响应,“原因之一就是他气量大,什么红枪会、哥老会、三教九流的人他都要,不论党派成分,各种人都要,所以能做大事。我们也必须善于用人,只要这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要用”。社会上的人才数不尽,许多不是党员,同志们毕业后去到敌占区,那里藏龙卧虎,只要你代表民族和劳动人民的利益,组织游击队干得好,躲着的人最终都会投奔你。只有气量大,只有不怕复杂,革命才能干成功。
“用得好”
“用得好”要求上下级相互信任,下级敢说话、敢做事。首先是下级敢说话。要想使人敢说话,一是“领导者的态度要好”,领导不能总摆架子,装出很凶很庄严的样子,而是要让大家喜欢亲近你,爱和你说话,这样才能团结大家。另外,“开会的方式不要刻板”,要让到会者“随便、热烈的争论”,严肃、规矩的场面会让一些人不敢大胆讲出自己的意见。二是“少戴大帽子”,避免将小问题提到原则的高度,不能因为一个人说错了几句话,你就说他是“左”倾空谈主义或者右倾机会主义,如果给一个人随便戴上几顶这类大而无当的帽子,那他“差不多”就不能工作了。因此,陈云特别指出,“一定要分出是不是错误,错误的大小轻重,不要随便乱给别人戴大帽子”。三是“善意地、诚恳地批评人,态度要好,还要指出犯错误的原因以及纠正错误的方法”。批评别人时要采用说服的方式,不能过火,而且要注意对象,对于新党员更宜温和。总之,只有使人心悦诚服,问题才能根本解决。
“用得好”还要求下级敢做事。领导要让下面的同志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必事事来请教、征求意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工作的完成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需要每一名干部都有责任心。领导过多的干涉会妨碍下面干部工作能力的提高,也会降低干部的责任心。比如,一件事情做对了,下面同志说这是上面让我做的,一件事情做错了,他也说这是上面让我做的。事情的对与错,他完全没有直接关系,导致的后果便是下面的干部丧失了责任心,没有了积极性,分配的工作一定不会做好。同时,领导也不要怕下级犯错误,因为错误不可避免,而正确的东西也都是从错误中得来的。现在的汽车很漂亮,也很灵活,但最初的汽车却又笨又难看,技术都是在试验和错误中前进的。“一个人犯了一次错误,同时也就是得到一个教训,不断地取得教训,方能不断地改进自己”。
“爱护人”
“爱护人”就是要帮助犯错的干部改正。陈云认为做到以下四个方面,才算真正爱护人。
一是如果要提拔某一干部,“必须全面地估计他的政治品质和能力”,详细考虑他各方面是否合适,一旦提拔后,就要经常留意他的工作,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及时给予支持,不能“等他塌台以后,再来追究责任,撤换他的工作”。
二是“对下面干部任何不安心问题,都要想法子去解决”。下面的同志前去找领导,领导要懂得换位思考,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解决,尽量见面。谈话的时候,还要聚精会神,耐心解答,不论下级提出的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不要怕麻烦,“除非不接受人家的要求,既然接受了,就得彻底替人家解决,花一些时间,决不是白白浪费的”。
三是“当牵涉到一个干部政治生命问题的时候,要很郑重很谨慎地处理”。陈云强调,“一个参加革命工作的同志,往往对于肉体生命并不重视”,然而对于政治生命却非常重视,宁愿牺牲一切,也不愿被开除党籍,所以,领导人遇到政治方面的问题,一定要慎重。另外,有的同志怕连累自己,不敢出面给别的同志作证,如果都这样,那被嫌疑的同志就都会冤沉大海,这实际上是在损害党的事业。同时,对于犯错误的同志要尽量帮助他改正,共产党是讲公道的,犯了错误只要自己觉悟,切实改正,“革命队伍里就应该允许人家继续革命”。
四是“对于干部,不要‘抬轿子’,要实事求是”。有些干部很喜欢听好话,但陈云强调:“光说好话的人都是拍马屁的,拍马屁决不是件好事;不客气批评别人的人,才是好人,才够得上是革命同志。”同志之间只相互讲好话,掩盖缺点,就会使对方养成自高自大的毛病,工作不求实际,最终结果只会是害了对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每个同志都要谨记于心。
毛泽东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抗日战争时期,陈云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达七年之久,对怎样做好干部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他的“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十二字干部政策不仅为当时即将前往抗日前线或敌人后方的抗大学员提供了用人之道,也对新时代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开展好组织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