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3》中外教育大PK:孩子哭了怎么办?

来源:渭南科协 编辑:渭南科普网2015-09-14 08:52
  

  新闻事件

    《爸爸去哪儿3》正在热播,其中的外国老爸夏克立独到的育儿经赢得了网友们无数称赞。首期节目中外国老爸在密室里耐心地排解女儿夏天的紧张焦虑情绪时所表现出的称职爸爸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在接下来的几期节目中他和夏天的互动,与中国爸爸对比之后更是让人们羡慕不已,同时网上也掀起了一次关于中外教育PK热议。现在问题来了,如果你家宝贝哭了,该怎么办?外国老爸自有妙招,那就让我们来听听看吧?

    心理解读

    都知道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其他的中国爸爸在面对孩子频频出现的各种状况时忙手忙脚,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外国老爸夏克立似乎在教育女儿夏天这事儿上游刃有余,很少能够看到他愁眉不展。外国老爸是如何做到的呢?他到底使出的是什么杀手锏,一举解决孩子哭这一令人头疼的状况?

    孩子哭是很正常的行为表现,Wake等人研究表明,刚出生3个月的婴儿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哭,约3-4个月之后哭的频率会开始下降。在其接下来的时期内家长们还是需要经常面对宝贝哭的情况,这种客观状况是不能避免的,所以就要看作为家长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了,不是只有外国老爸能够做“好老爸”,中国爸爸也是能做到的。

    而中国家长遇到了什么障碍呢?其一,就是在面对孩子哭泣时,迅速赶上前来反应,不管是什么原因就直接过来抱孩子,这是一种盲目的爱。其二,就是面对孩子哭不予理会,认为这样能发展其适当有效的自我安慰行为,使其独立成长,这又是冷漠的爱。这两种都是极端的表现,而对于父母来说,最适合的做法是根据情境,给予反应。海斯等人的研究告诉我们,上面这两种表现实际上是家长们因处在一种厌恶的情境控制条件下而采取的行动,家长内心是不愿意看到孩子们哭泣的,但是这两种反应恰恰代表了他们的不灵活、僵化、迟钝。天下父母都希望能够看到孩子开心的笑容,因为孩子笑了表示着父母是称职的,实现了作为父母的价值。而问题的根源在于,父母们一直信仰的教育方式实则为语言规则所绑架,一种固有的观念,即认为父母就是应该停止孩子的哭泣,不让孩子受伤。实际上,与语言规则融合的行动却降低了其想要达到的价值和功能性。

    从长远来看,不管是无视孩子的哭泣,还是上前来哄孩子哭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其未来成长面对困难时采用的应对方式。哭泣可以是一种求救信号,而试图阻止哭泣就是在变相地和孩子说不要向我求救,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地认为没有人会帮助我,支持我,从而产生经验性回避,当孩子长大成年后遇到困难解决不了时,极有可能因为这种内心的无助感走向更痛苦的深渊。

    那么,作为一个好的家长到底该怎么应对孩子哭泣或者其他信号反应呢?要辨别其反应有适当停顿,根据海斯等人的研究告诉我们,不管对家长来说它是厌恶的不希望看到的,还是令人感到愉悦的反应,都要无条件接纳,这是发自内心的接纳,孩子对于家长来说应当是被关注和欣赏的,家长们应该看到孩子是与自己不同的另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对其给予全部的承认和认可,这样当父母身体不适时,孩子会喊“哎呀疼”类似关切父母的话语,这即是孩子在复制父母的行为,表达了对父母的接纳与同情,而当自己出现困难时,也会将其运用到自己身上,知道要爱护自己。同理,好的积极的事情,也采取同样的接纳态度。接下来父母再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做出其他反应,研究者Whittingham给我们的建议是一切行为还是要以好家长这一价值准则来进行,这样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给予的反馈才会进入动态的、相互的、积极的强化过程,孩子既成为了好孩子,家长也成为了称职的家长,好爸爸好妈妈,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