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产业绘就脱贫画卷 携手群众圆梦小康

来源:未知 编辑:渭南科普2020-11-09 12:16
  

 11月2日,渭南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推动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走进素有“三贤故里”和“中国葡萄之乡”美誉的临渭区,大家在这里共同追寻该区上下奋战脱贫攻坚一线的足迹,一起探访该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法、特色及成功经验,深入挖掘脱贫攻坚一线发生的动人故事和精彩瞬间,亲身感受脱贫工作前后农村、农民生产生活发生的沧桑巨变。当天发布会上,临渭区副区长张占权向与会新闻单位记者详细介绍了该区脱贫攻坚工作基本情况,该区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人分别就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中的具体作法与参会记者进行了互动交流。

临渭区:产业绘就脱贫画卷 携手群众圆梦小康

 

“三级书记抓脱贫、部门行业促脱贫、“四支队伍”战脱贫是临渭区夯实三个责任抓扶贫的重要工作机制和体系。”张占权介绍说。他用“五个三”总结和介绍了该区脱贫攻坚工作组织体系建设、产业发展方向、保障措施落实、精准帮扶举措和监督考核机制等方面具体工作,并对基层涌现出的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现场予以推介。据他介绍,该区2016年共有贫困村8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0067户101810人,贫困发生率8.7%。自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截止2019年底,81个贫困村全部达标出列、脱贫27703户97719人,贫困人口减少到2364户401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7%,贫困群众收入从2016年的3437元提高到去年的9371元,增幅达172.7%。

特色产业引领山乡巨变

临渭区阳郭镇高李村地处秦岭北麓浅山地带,三面环沟,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薄弱,多年来基本种植的是传统大田作物,农民收入受到严重制约,村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5户1131人,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临渭区:产业绘就脱贫画卷 携手群众圆梦小康

 

临渭区副区长张占权在现场推介高李猕猴桃。

面对这样的现状,到底怎么办? “要想富、兴产业”。可到底发展什么产业呢!村党支部书记李皎全辗转反侧,陷入了深深思考......

经过包联该村的临渭区政府办扶贫工作队积极对接西安农业专家来村进行土壤墒情检测、分析,在有关专家建议下,决定充分挖掘该村具有发展猕猴桃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潜力,帮助该村打造百亩猕猴桃产业示范园,以此带动群众收入增加,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经过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和包联帮扶工作队反复进村入户做工作,并历经多次会议研讨、交流,终于得到了群众理解支持,顺利流转了土地进行平整,然后再重新划分给各户集中连片种植。2016年,在临渭区果菜局的指导和支持下,该村百亩猕猴桃示范园正式建成了。在示范园的带动下,短短几年,该村的猕猴挑种植面积已经从当初的区区百亩一跃发展为现在的2000多亩,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猕猴桃种植大村,群众也从发展猕猴桃产业中尝到了甜头。

临渭区:产业绘就脱贫画卷 携手群众圆梦小康

 

阳郭镇高李村支部书记李皎全向大家介绍本村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

“化整为零,“无中生有”,改容换貌”,张占权用十二个字概括总结了高李村多年来的发展变化。他说,该村将村民分散的承包地统一流转,统一集约化经营管理,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并组织村民进行电商培训,积极开拓产品销售渠道。村上从过去只能种植传统大田作物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亩猕猴桃。几年来,村上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修巷道、安装路灯、美化环境,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满意度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临渭区:产业绘就脱贫画卷 携手群众圆梦小康

 

高李村脱贫群众李友民接受记者现场采访。

对于多年来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67岁的李友民老人有着很深的感触。他告诉记者,这里农业基础差,过去群众只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劳累一年也仅有微薄的收入。自己家有5口人,地里只种植了大田作物,收入有限,加之家庭成员因病致贫,导致生活境况十分窘迫。2016年,自己和许多村民一样,经过村上的帮扶栽植了5亩猕猴桃,今年已经是第二年采摘了,去年卖了有1万多元,今年已经卖了5万多元。“通过猕猴桃种植,我已经成功脱贫了,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李友民一边和记者算着这两年来的收入账,一边乐呵呵的说。

李皎全书记告诉记者,几年来,依靠这个产业,村上群众家庭收入都大幅上涨。为了开拓产品销路,村上还于今年9月和顺丰快递合作,使之入驻了该村,今年村上猕猴桃销售收入达到1700万元之多。他表示,下一步,村上准备继续增加700亩栽植面积。同时准备建设猕猴桃储藏冷库和深加工产业,并建设好猕猴桃产业服务中心,全面延长产业链,加强管理,全力打造具有典型高李特色的绿色有机猕猴桃,争取把产业做大做强。

社区工厂助力群众增收

几年来,临渭区积极探索“先业后搬”促乐业,稳定收入扩就业的总体思路,先后建成雨露社区、阳光社区、双创家园社区4个集中扶贫移民安置点,搬迁贫困群众2535户10144人。在社区周边配套了相关生产生活设施,建成创业孵化基地7个,社区工厂9家、就业扶贫基地8家,并为农民举办实用技能培训2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2900余人,让搬迁群众通过多渠道稳定就业、创业,增加收入。

临渭区:产业绘就脱贫画卷 携手群众圆梦小康

 

阎村镇双创家园社区袜子加工厂生产线一角。

阎村镇双创家园社区内的袜子加工厂内,工人们正在熟练麻利地操作着机器,一片片布料经过几道工序,在工人们的巧手下很快就缝制成一双双五颜六色、别致漂亮的袜子,再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到各地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为厂子和贫困户带来不菲的收入。

阎村镇副书记东涛说,该社区是一个扶贫移民搬迁社区,为了使扶贫搬迁群众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镇上经过多次联系,邀请企业来镇考察,并先后两次赴外争取合作,实施了这个扶贫项目。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镇上利用国家专项扶贫资金投资400万元,浙江源添针织有限公司6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产袜子1000万双,可带动该镇10个贫困村80余户贫困户,每年可为村稳定增加收入30余万元,也可解决双创家园安置社区及周边群众100人实现就业,一般工人每月最少可达1500—2000元,年可增加群众务工收入达200万元。

临渭区:产业绘就脱贫画卷 携手群众圆梦小康

 

阎村镇村民王亚锐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创业之路。

在阎村镇电商扶贫超市,58岁的该镇三李村村民王亚锐正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创业之路。据她介绍,自己家有3口人,由于身患残疾,家庭收入受限,日子过得很是艰难。村上第一书记了解到她有给过去砖厂工人做鞋子的特长,就积极动员并帮扶她成立了手工布艺坊,并成功入驻电商扶贫超市。经她改良了工艺后,村上又利用各种媒体平台推介宣传,帮助她提高知名度和销售额。现在每双鞋能卖40元到70元不等,两年来,已卖出了300多双布鞋。在她的带动下,周边的10多户农村妇女都踊跃加入了这个行业,为她的布衣坊纳鞋底、糊鞋帮增加收入,每双鞋底能挣到10元钱,每天也能挣得三四十元不等的收入。

现在,王亚锐依靠布衣坊年均收入能达到七八千元左右,丈夫也在社区作保洁,月收入能有500多,有效增加了家庭收入,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环境。

临渭区:产业绘就脱贫画卷 携手群众圆梦小康

 

阎村镇镇长杨革平向大家介绍扶贫超市情况并推荐农特产品。

记者了解到,该电商扶贫超市是通过采小二平台、线下扶贫专馆,向城乡居民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及服务的平台,平台通过果园菜园直采、社群预定、居民小区直配的方式,最大程度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受惠于民,从而助力扶贫。当天上午,阎村镇镇长杨革平在现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扶贫超市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工作中主要发挥的作用和成效,并向大家隆重推介了具有阎村本地浓郁特色的农特产品。

“三朵金花”带动群众致富

几年来,临渭区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治本之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围绕葡萄、核桃、猕猴桃等种植产业及相关畜牧养殖产业,采取“户发展给奖补、村发展给扶持”的办法,逐村逐人落实产业项目,全力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中。现在的临渭区,全面托管、技能托管、入股合作及党支部+园区+贫困户”等扶贫模式特色各异,效果明显;岭西西瓜、灵阳香菇、蔺店茶菊、高李猕猴桃等30余种扶贫产品亮点纷呈,产销两旺”,已实现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贫困群众多渠道增收的良好局面。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新型经营主体,以“巧娘草编、谦顺核桃及恒然四季电商”等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被人们亲切的誉为南塬扶贫的“三朵金花”,其先进事迹和动人故事已在秦东大地广为流传。

巧娘草编合作社内,十多位来自桥南镇雨露社区的“巧娘”正在麻利地编织着各类草编工艺品,她们实实在在在自己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梦想。康玲娃是来自桥南镇雨露社区的群众,她说,自己现在编织的这个隔热垫每个能挣到5元钱,按照自己的编织速度,每天能编十多个,每天收入也就在六七十元钱左右。“我在这里干了有一年多了,这活嘛相对自由一点,离家也近,能照顾家,有时候忙了也可以带回家去编,编好了拿来验收结账,很方便的。”她真诚地说。

临渭区:产业绘就脱贫画卷 携手群众圆梦小康

 

桥南镇巧娘草编合作社内正在忙碌着编织工艺品的群众。

“文化传承 技艺致富”,巧娘草编合作社理事长陈春苗向大家讲述着自己的理念。她自从2016年学会了草编工艺后,就萌生了用这个产业带动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想法。现在,她以草编工艺合作社为平台,积极传承技艺,义务为周边贫困户、残疾人和其它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带领和帮助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对于贫困户的订单,她签订长期收购合同,并一直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几年来,她先后举办120多期培训,参训群众达到6000余人,辐射带动周边留守妇女500多户,其中有贫困户300多户、2000余人,带动相关产业扶贫400余人,年销售收入达到500多万元。

临渭区:产业绘就脱贫画卷 携手群众圆梦小康

 

巧娘合作社理事长陈春苗介绍合作社发展情况。

成立于2014年的渭南市桥南镇谦顺天然特产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核桃深加工为主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公司年购销鲜果达6000吨,产品涉及多味烤核桃、枣夹核桃、去皮核桃仁、核桃桃酥、月饼等系列产品。近年来,该公司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号召,采取“企业+合作社+电子商务+ 农户+贫困户+旅游的运作模式,围绕园区独有的核桃产业优势,着力提高核桃附加值,促进当地核桃销售渠道,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助力脱贫攻坚。目前已经带动塬区4镇2000户贫困户,50人就业。

临渭区:产业绘就脱贫画卷 携手群众圆梦小康

 

谦顺公司总经理张喜芹介绍公司情况。

对于谦顺公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66岁的杜菊草老人是最有发言权的。她告诉记者:“现在回想起以前过得日子,自己就忍不住想落泪,那真叫一个苦呀!多亏谦顺公司和张喜芹经理帮扶了我们家。现在自己平常在谦顺公司下属的中药材厂上班,每个月收入能有近2000元,活不忙的时候就来这里打点零工,每天也能挣几十块钱补贴家用,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这都得感谢党的政策好啊!”

临渭区:产业绘就脱贫画卷 携手群众圆梦小康

 

谦顺公司生产车间里忙碌的工作人员。

临渭区:产业绘就脱贫画卷 携手群众圆梦小康

 

谦顺公司给前来参训的群众免费发放化肥。

公司总经理张喜芹说,几年来,公司定期聘请专家免费为贫困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力争让贫困户掌握相关种植实用技术。通过林上林下相结合的模式,林上种植核桃、苹果产业,林下套种紫花地丁、蒲公英等药材,公司旗下的中药材分公司再负责收购群众产品,并对没有种植经验的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免费发放化肥、修剪农具、中药材种子,彻底让贫困户实现了双增收 。同时,公司积极吸纳周边贫困户来厂就业务工,目前公司有长期务工人员23人,临时务工60人,群众年收入能达到4000-10000元之多。

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齐心协力和全区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临渭区的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过去的贫困村、落后村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道路宽、环境美的新农村,如今的乡村,产业兴旺了、生活便捷了、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 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升,一个宜居、宜游、富裕、文明的临渭美丽乡村画卷已经跃然呈现在眼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