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九大代表、浙江大学俞小莉

来源:未知 编辑:渭南科普网2016-06-06 08:36
  
 
在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科协改革进行时”记者来到了浙江杭州,专访了中国科协九大代表,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所长俞小莉。
 
2016年的5月20日,那是一个细雨绵绵的清晨,当“科协改革进行时”记者来到位于西子湖畔的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的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俞小莉已经撑着伞在研究所门口等候了。
 
俞小莉是浙江省内燃机学会的理事长,也是浙江省汽车工程学会的理事长。在1978年进入浙江大学后就一直在从事发动机的研究。
 
科协改革进行时:“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汽车产业是不是也比较发达?”
 
俞小莉:“是的,浙江省汽车产业起步较早,且以民营企业为主要生力军。例如吉利汽车、众泰汽车等整车生产企业,还有万向集团、万丰奥特、浙江银轮等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商。”
 
科协改革进行时:“您作为浙江内燃机学会与汽车工程学会的理事长,您觉得浙江汽车工业发展最需要的是什么?”
 
俞小莉:“与其它产业一样,浙江省汽车产业的发展也面临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最需要的就是创新驱动,核心是科技创新。这需要科技资源支持。针对本土缺少专业大院大所、企业缺少高端专业人才等现实问题,我们学会积极协同省科协推进企业院士工作站、创新服务驿站等建设工作,让院士专家为我们浙江产业和企业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
 
俞小莉本人就是浙江大学众多能够将科研工作与产业需求很好结合的学者之一。自“十一五”以来,她作为负责人承接完成或在研多项973、86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重大基础产品创新项目,更值得关注的是,她还承担了十多项企业委托的重大技术攻关课题,与潍柴动力、浙江银轮、宁波中策动力等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帮助企业突破了发动机热管理和耐久性设计方法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建立了自主开展相关技术创新的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上述合作成果有的被列入教育部校企合作经典案例,有的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俞小莉告诉记者,随着学会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其对企业的吸引力正在增加。包括通过学会可以架起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科研合作,也可以通过学会组织专家学者为企业科技工作者更新知识、传送前沿技术。当然,相对于产业的不断发展,学会能力需要持续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保驾护航!
 
俞小莉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学会是如何服务企业的。2014年,浙江省新昌县有一家企业叫做浙江新柴股份有限公司,尽管该企业在行业内小有名气,但因为位于山区,不容易招到真正研究发动机的年轻人去企业工作,于是这家公司找到浙江省内燃机学会,希望帮助解决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学会通过研究,并征得省科协的支持,组织了近十位浙江大学的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为数十位年轻的工程师们开设了短期专业培训课程。在完成课程培训的基础上,企业希望通过校企科研项目的合作,继续帮助企业培养年轻工程师们的科研实战能力,目前,这项合作工作已经开展之中。
 
“科协改革进行时”认为,科研与产业的结合是十分必要的,俞小莉代表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好,她是学以致用的典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