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翟光明:为国家找油,为民族争气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2023-05-25 06:16
  

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油气勘探工作者,找油贯穿了他的一生。

他是大庆、胜利、长庆、吐哈等多个油气田的发现者。在历次石油大会战中,他创新石油勘探地质理论,支撑了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大发现、大开发。这位老人就是我国石油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

翟光明院士

艰难求学,与石油结缘

1926年8月21日,翟光明出生于湖北宜昌。他的父亲常年在上海工作,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的。他的母亲识文断字,性格温和,非常贤惠,并且任劳任怨,这种坚韧的性格和刚毅的品性也影响了翟光明的一生。

1940年,翟光明在天津留影

儿时艰难的求学生活,给翟光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他日后今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学习生活的不易,让他知道了如何与命运和艰苦的生活作斗争,磨炼出了坚韧的性格和刚毅的品性。

1950年,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毕业那天起,翟光明就像高台跳水一样一个猛子扎进极其艰苦的石油勘探行业,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一生为之不懈努力和追求的事业。“找油!找油!为国家找油,为民族争气。”成为翟光明一生的豪言壮语和实践行动。

1950年8月,翟光明来到中国石油有限公司任职,开启了他一生找油大门的序幕。不久翟光明来到了西北石油管理总局驻地兰州,开始沿着祁连山开展地质考察工作。翟光明与其他考察队员们一直向西,冒着严酷的自然环境,跋山涉水,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这次野外考察结束后,由翟光明执笔编写完成了《河西走廊地区地质调查报告》,并提交石油管理总局勘探处。报告系统地总结了此次地质调查的成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显示出较高的水平,受到孙健初等老地质学家的表扬和肯定,这份报告对后来西北地区油气规模性勘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51年,在四郎庙工作合影(后排右一为翟光明

探寻地宫找油气

1958年3月,石油工业部根据党中央"坚定不移搞勘探,战略东移发展天然油"的战略决定,确定了发展石油工业的道路、方针、布局和办法。同时提出在全国建立十个石油战略选区,其中,松辽和苏北被列为重中之重,位列战略侦察的首位。而翟光明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关注松辽盆地的石油勘探工作。

同年7月,松辽石油勘探局首先钻探了第一口基准井—松基1 井,这是一口区域探井,未见任何油气显示。松基2井于1958年8月6日开钻,虽见到油气显示,但未获工业油流。在前两口基准井的基础上,第三口基准井的井位确定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这口井,关系全局,牵动全国,成败在此一举,因此井位确定也就十分慎重。

此时的翟光明已任地质勘探司地质室主任,他密切关注松基三井这口基准井。为了完成松辽盆地含油气性的勘探规划并选定基准井井位,他和石油部的领导一起,白天晚上连轴转,白天开会讨论松辽的部署,晚上准备给中央的汇报材料。

在讨论会上,翟光明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研究,把对松基三井井位的具体思考讲得很透彻,分析了松基三井所在位置的地层水情况以及各种影响因素,搞清了隆起、凹陷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过讨论,达成了将松基三井井位定在大同镇高台子隆起上的一致意见。

1959年4月,松基三井正式开钻。试油期间,需要每天以电报形式向石油部汇报工作情况,每个星期书面汇报一次,资料的收集和汇总工作就落在了翟光明的身上。当时的通讯还不十分发达,电报也十分麻烦,互通信息非常艰难,虽然条件简陋,但翟光明还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通过这项工作也让翟光明练就了好记性,每一项数据都能牢记在心,他对油井数据特别敏感,每一个层位、每一种岩性都会在他的脑子里形成了一幅立体图画。所以在制定措施时,他总能快速的反应并提出独到的建议。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宣告了石油勘探任务的成功,孕育出一场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松辽的突破,从第一口基准井开钻,到发现大油田,仅用了一年零两个月,成为中国石油勘探史上一个成功的典范。

大庆会战一开始,翟光明就开始思考下一步去哪里的问题,并做了深入的研究,跟踪调查,亲自到现场,查看重点探井的情况。

1964年,翟光明组织和参与了渤海湾盆地第三系含油气层对比研究工作,第一次统一了渤海湾盆地六个探区的地层分层和构造带的划分,全面研究了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完成了《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报告;20世纪六七十年代,翟光明提出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和时间5个独立变量时空配置和组合成藏的理论,有效地指导了全国各油气区的勘探规划和部署工作,推动了多个地区大中型油田的发现工作;20世纪八九十年代,翟光明调任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院长,组织开展油气资源评价和综合勘探,组建科研生产联合体,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在解决石油勘探难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3年,在南疆观察井喷后造成的地裂缝(前排右一为翟光明

是勘探家,更是战略家

在几十年的石油勘探生涯中,翟光明形成这样一种总体思想观点:石油地质是一门新兴的科学,但它是多学科的科学。要多角度、多思维、多方面去综合分析论证。

翟光明经常说,要真正认识一个盆地内的油气分布规律,必须从盆地整体出发,研究盆地所处的地质背景,然后再去研究盆地内部各个方面,从而获得比较可信的规律性认识。

同时,油气勘探是一种在科学基础上的风险活动,因为地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受到现今科学技术水平和勘探技术手段的限制,对地下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不可能很快就完全搞清楚,分析和认识问题不能绝对化。

勘探就是探索。探索,需要绞尽脑汁去思索,探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要有承受“大喜大悲”的能力。要从最好处想,从最难处着手,要立足多种设想、多种考虑和准备。油气地质勘探中成功的、失败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成功了皆大欢喜,往往也能认真总结经验。失败了,切忌心灰意冷,而是更要冷静、认真地研究失败的原因,以提高认识,使以后的地质勘探部署能准确一些,成功率提高一些。

1987年,翟光明在讨论会上发言

正是应用这些思维方式,翟光明对我国的油气勘探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以塔里木油田为例,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这一地区具有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只是由于受多次地质构造变动的影响,油气分布较为复杂,难以尽快搞清,寻找大型油气田有一定的难度。

曾经有好长一段时间,地质学家和勘探专家对其中的一些层系和地区产生过悲观情绪。翟光明在经过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后认为,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海西期(即晚古生代时期)以后一直抬升,是一个继承性大隆起构造,其上面形成了多种类型圈闭,在塔中隆起周围形成除背斜构造油气藏之外,还有地层不整合、地层超覆、断层、生物灰岩岩性、侵蚀面等多种类型油气藏,组成了一个复式油气藏聚集区。在石炭系大盖层下面,地质情况丰富多彩,是寻找大油气田的有利地区。

根据这种思想,翟光明率先建议在塔里木盆地中部隆起上布置一口深达7500米的参数井,其目的就是揭开奥陶系内幕及其下伏寒武系、震旦系油气藏,这一工作为日后该地区油田的大突破奠定了基础。

1986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考察

“大学期间,在野外实习的时候,看到地层中不同年代的动植物遗迹与丰富的矿藏,兴趣渐增。后来到大西北工作以后,这种兴趣就越来越浓厚了。再看我们国家一年生产那么点油,就想到确实需要在这方面出一把力。”这就是翟光明最淳朴、最真实的想法。正是这淳朴的想法,让他近70年的生活中,除了吃饭和睡觉,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油气勘探。如今,他的足迹早已遍及中国大中盆地,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