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星火点亮乡村未来 ——华州区科协“科普大篷车”驶入瓜坡镇中心小学侧记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2025-04-16 20:08
  

 4月16日,黄土塬上的风掠过红领巾的褶皱,秦岭北麓的春日正暖。当满载科学奥秘的“科普大篷车”驶入学校时,一群群沾着泥土冒着腾腾热气的小脑袋,像一簇簇被春风惊动的山桃花,来自塬区风与光的涟漪正一层层奔涌而来,这座乡村小学的科技节瞬间被注入澎湃动能。

操场上,孩子们围成沸腾的旋涡,手指悬在静电球上方,发梢根根竖起的瞬间爆发出秦腔般敞亮的惊呼。红领巾歪到后脖子的六二班王皓轩摇着异形齿轮手柄,瞳孔里映着齿轮转动的光斑,仿佛渭河冲积扇平原上第一粒麦种正破开冻土。

“万花筒”“三原色”声波共振装置旁,孩子们屏息凝神,仔细端详音浪中勾勒的玄妙图案;“触觉测试”“手眼协调”等光电装置的亲手操作,让伯努利原理、电磁感应等抽象概念在孩子们想象、思索、疑虑和微笑中相互叠加。“老师,这里面的星星是不是会跟着我跑呀?”镜片后的睫毛扑闪着,像振翅欲飞的蝶。“阿姨,彩虹咋住在玻璃里咧?”她睫毛上栖着从金色树叶中渗透的光尘。这种稚嫩的发问,齿轮转动声、电流蜂鸣声与此起彼伏的“哇”“快看”织成温暖的网。科学老师冯博说:“乡村孩子今天终于看到了科普器材的美妙玄幻,感受到了光影声电的无穷鬼魅,触摸到了科学真理的冰山一角!”

3D特技机、歼20战斗机航模在空中绘出光怪陆离的弧线。“火山爆发”升腾的冲天水柱,将物质相变原理化作可视化的惊叹。校长安欣荣感慨道:“今天手掌触碰仪器时的震颤,凸透镜把阳光聚成光点的神奇,跟着光逐着影来回跑动的身影,不正是我们在春日里埋下的科学种子正在发芽吗?”。那些在VR眼镜后瞪大的眼睛,在科技小实验中挺直的脊梁,都在印证一个真理:当科普的春风翻越秦岭沟壑,最贫瘠的土地也能绽放创新的花朵,这场科学与乡土的对话已悄然结出青穗。
    操场西头50年的老槐树沙沙作响,替我们记住这些时刻:当城市孩子在科技馆触摸全息投影时,这里的雏燕正用结实的手掌接住光的碎片。望向重峦叠嶂的秦岭,听见山风送来时代的回响——那是最悠远的农耕文明与最前沿的科创浪潮激荡的和鸣,操场上的每一帧光影,已不是一次单向的“送科技下乡”,而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文明觉醒——我们用流动的展台叩开山乡课堂的门扉,孩子们却以迸发的想象力,为“科技为民”的初心注入了最滚烫的诠释。原来科学的种子,早就藏在他们亮晶晶的眼睛里,藏在每次争抢仪器时的笑闹里,藏在这片正在苏醒的土地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