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月】青铜器里的文化传承与社区教育新实践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2025-09-17 11:08
   在全国科普月期间,芮国遗址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紧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推出“芮博绘本启童趣 青铜魔法探匠心”亲子阅读活动与“古芮遗珍进社区 公益讲堂润暑期”两大特色项目,以创新形式让历史文化“活”起来,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

        一、亲子阅读活动:青铜器里的历史课堂
        8月19日,亲子阅读活动在黄河矿业图书馆正式启动,以原创儿童绘本《芮国工匠的魔法》为载体,带领家庭沉浸式探索古芮国青铜文明。活动现场,博物馆工作人员突破传统科普模式,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古代青铜器工坊,见证鼎、簋等器物从矿石到礼器的蜕变过程。触摸青铜器复制品环节中,孩子们直观感受器物的质感与纹样,家长则通过互动问答与孩子共同解读“青铜魔法”背后的工匠智慧。趣味问答环节气氛热烈,答对者获得博物馆定制礼品,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对历史文化的探索热情。



        该活动通过“绘本+实物+互动”的立体模式,将抽象的考古知识转化为具象的文化体验,不仅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青铜器铸造工艺,更通过亲子协作增进了代际间的文化共鸣。博物馆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发原创教育产品,让更多青少年在“玩中学”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二、社区公益讲堂:文化惠民的基层实践
        同期开展的“古芮遗珍进社区 公益讲堂润暑期”活动,则将博物馆资源延伸至基层,为社区青少年送上暑期文化盛宴。近日,芮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赵莉走进乔南社区,以“文物故事汇”形式,从韩城历史地理切入,系统讲解古芮国的起源、分封制度及出土文物的文化价值。通过PPT展示“七璜连珠”玉佩、“七鼎六簋”等珍贵文物,赵莉引导孩子们观察器物细节,解析汉字“中国”从甲骨文到现代文字的演变历程,让静默的文物成为讲述文明传承的生动教材。
        理论课程结束后,社区组织学生前往科普教育基地实地参观。当孩子们在展厅中看到课堂上提及的文物真品时,纷纷结合所学知识踊跃作答,展厅内充满求知的热情。此次活动吸引二十余名社区学生参与,通过“课堂+实地”的联动模式,有效增强了青少年对家乡历史的认同感。活动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馆社合作,让更多基层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三、活动意义: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的双重实践
       博物馆不仅是文物收藏地,更是文化传承的枢纽。此次科普月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博物馆在教育模式创新、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迈上新台阶。两项活动以“科普+文化”为核心,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亲子阅读活动通过家庭场景强化文化代际传递,社区讲堂则以基层服务推动文化普惠。活动不仅展现了芮国遗址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在“让文物活起来”方面的创新探索,更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教育,潜移默化地传递了文化自信、社会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