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光少年王大珩

    追光少年王大珩
    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关于青年的白皮书,客观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青年发展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勾勒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主流群像。 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家策... 

    2022-05-10

  • 我的父亲陈式刚

    我的父亲陈式刚
    陈红 陈式刚(1935 ) 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5年11月出生于浙江温州。1958年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要开展超导理论和输运过程方面的研究。1963年调至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工作,... 

    2022-04-30

  • 渭南5·30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活动 丨 破解基因密码 助力癌症早筛

    渭南5·30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活动 丨 破解基因密码 助力癌症早筛
    陆星宇(中间戴手套者)正在指导团队进行实验。(受访者供图) 2015年,从美国芝加哥大学毕业的85后博士陆星宇带着癌症早期筛查的科研专利成果回囯,在上海开启了一段生物医药创业之旅。如今,创业之初的孵化型海归团队已经扩展到近百人的专业规模,这支年轻... 

    2022-04-29

  • 渭南5·30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活动 丨 陈敬熊:为导弹装“眼睛”

    渭南5·30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活动 丨 陈敬熊:为导弹装“眼睛”
    为导弹装上眼睛 1957年11月,陈敬熊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人。 刚刚踏入航天征程,他就迎来一项重大工程,研究1059导弹天线。1059是以苏联P-2导弹为原型结合国内实际仿制的第一代国产导弹,而陈敬熊研制的导弹天线,是导弹的眼睛和指挥棒。 苏方提供的图纸不完... 

    2022-04-28

  • 余国琮: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百岁老人

    余国琮: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百岁老人
    他是首批留美归来学者之一,他牢记周总理的嘱托,解决了重水分离的关键问题,为两弹一星事业的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是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为化工领域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专家 余国琮 。 1991年, 余国琮 在西南联大旧址... 

    2022-04-26

  • 陈式刚院士谈话录:对于这个世界,我这么想

    陈式刚院士谈话录:对于这个世界,我这么想
    对于这个世界,我这么想,简单的一句话,或许是很多人一生的梦想。理论物理学家陈式刚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课题组的专题访谈录,原汁原味地记录了陈式刚对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评价以及相关科研话题的分享。 高中阶段,在一本《广义相对论》的... 

    2022-04-25

  • 中国科协党组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科协党组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4月24日,中国科协召开2022年第十八次党组会议、中国科协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22年第二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以及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的... 

    2022-04-24

  • 裴荣富:“没有野外,就没有地质”

    裴荣富:“没有野外,就没有地质”
    地质工作不是一代人的事,希望我们的年轻人不忘初心,做不怕苦累的地质尖兵,为国家找到更丰富的矿藏。 裴荣富 你们知道吗?我那是火线入党。 每一次提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经历, 裴荣富 都颇为自豪。当时, 裴荣富 受命领衔国家援外项目,率队赴巴基斯坦和苏... 

    2022-04-19

  • 陈子元:“以身许农是我一辈子的事!”

    陈子元:“以身许农是我一辈子的事!”
    手捧沉甸甸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我国著名核农学家、教育家 97岁高龄的 陈子元 动情地说: 以身许农是我一辈子的事! 个人任何成绩的取得 都是党和人民培养、时代造就 集体奋斗的结果! 从化学转入核农学 1945年8月 美国连续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 两... 

    2022-04-16

  • 严仁英:守卫中国母婴健康

    严仁英:守卫中国母婴健康
    2017年4月16日,一位104岁高龄的老人溘然长逝。 她是 严仁英 ,中国著名妇产科、妇女保健专家,北京医科大学终身教授,北大医院名誉院长。经过潜心多年的研究, 严仁英 发现,孕妇每日口服补充0.4毫克叶酸可以预防新生儿神经管发育畸形。在她的推动下,孕妇... 

    2022-04-16

  • 张维:让灾难深重的祖国富强起来

    张维:让灾难深重的祖国富强起来
    救国已成为那个时代青少年的共同愿望,科学救国、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在我心中逐渐形成,希望到国外深造,求得更高深的学问,日后报效祖国的愿望日益加深。 摘自 张维 《留德八年的酸甜苦辣(1938.71945.9)》 从少年时代起, 张维 就耳闻目睹了帝国主... 

    2022-04-15

  • 罗沛霖:“为了新中国,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罗沛霖:“为了新中国,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自己工作的选择应重点考虑党和国家的利益,不能只强调个人可能获得的科研成就。 罗沛霖 1956年3月24日,经过近20年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懈追求, 罗沛霖 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让他激动不已,他终于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被誉为红色科学家的 罗沛霖 ,... 

    202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