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盐碱荒地变生态良田

    让盐碱荒地变生态良田
    胡树文下地检验土壤改良对稻田犁底层的影响。 胡树文团队的研究生在试验站里检测土壤样本。 以上均为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前不久,山东省东营市新户镇种粮户王甲民开垦的一片盐碱地上,冬小麦喜获丰收。王甲民抓起几棵麦穗,搓了两把,手上留下饱满的麦粒,种地... 

    2023-03-03

  • “黑专家”罗国森:用科技酿造“致富蜜”

    “黑专家”罗国森:用科技酿造“致富蜜”
    罗国森(前)致力于推动屏山特色水果产业提质增效稳步发展,他经常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服务。受访者供图 典型派 ◎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刘晓兰 王 洁 现任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农业农村局果树技术推广站站长罗国森,是一名60后的高级农艺师,也是屏山县科技特派员... 

    2023-02-25

  • 陆熙炎:与有机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陆熙炎:与有机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一位著名的有机化学家,在将近七十年的科研生涯中,始终秉持着严谨自律,研深悟真的科研态度。上个世纪50年代,他参与了铀萃取剂的研究,实现了中国第一个萃取剂P-204的工业化生产,在中国原子能工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熙炎 。... 

    2023-01-28

  • 用心“刨地”收获一流研究成果

    用心“刨地”收获一流研究成果
    郭兆将在观察番茄上烟粉虱的防治情况。 韩昊霖摄 人物简介: 郭兆将,1985年3月生,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蔬菜害虫灾变机理与绿色防控研究。 郭兆将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下简称蔬菜花卉所... 

    2023-01-25

  • 祝广大科技工作者新春愉快

    祝广大科技工作者新春愉快
    ... 

    2023-01-22

  • 勇闯科技高峰航天人的足迹

    勇闯科技高峰航天人的足迹
    隆冬的夜晚,寒气袭人,吹在身上,一个冷颤。在工业区的办公楼里,总有一些灯在亮着,他们在挑灯夜战,度过了多少难忘的日日夜夜。这就是203所八室项目攻关团队,一支无怨无悔,任劳任怨,钻研到底的团队,把更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一次次向战而行,勇闯科技... 

    2023-01-12

  • 陆婉珍:石化王国的巾帼英雄

    陆婉珍:石化王国的巾帼英雄
    原标题:博士答辩一个小时就通过,她是石化王国的巾帼英雄 她是石科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分析化学室眼睛最毒的人,在她面前,谁也不敢撒谎装样。一次,她向一位研究生核实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学生回答:差不多吧。她一下子严厉了... 

    2023-01-05

  • 彭士禄:中国核潜艇的“垦荒牛”

    彭士禄:中国核潜艇的“垦荒牛”
    他,父母都是革命战士 美好的童年 定格在那个漆黑的雨夜 他,进过囚牢 当过乞丐 吃过百家饭 穿过百家衣 虽历经磨难、颠沛流离 却向阳而生 他,严谨求实,胆大心细 参与研究设计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 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 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 

    2022-12-23

  • 王文采:摸清中国植物资源家底

    王文采:摸清中国植物资源家底
    以往每周二、三,停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植物所)标本馆门前的早班车上,都会走下一位90多岁的老人,他精神矍铄、面容慈祥,手里拎着一个黑色的旧公文包。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所研究员 王文采 。 只要没有特殊情况,90多岁的 王文采 每周... 

    2022-12-15

  • 于敏有多“普通”?

    于敏有多“普通”?
    于敏 ,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型基本完整的设想,起到了关键作用。 钱三强认为他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空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朝永振一郎称他是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同样是诺贝尔奖得主的核物理学家玻尔说他是一...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