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给大桥当“医生”

    我给大桥当“医生”
    千斤顶顶好了吧?小心点,把支座慢慢拖出来。湖北省武汉市一座高架桥上车水马龙,来来往往的司机并不知道,他们脚下的大桥正在进行一场桥墩上方支座替换的局部手术。虽然工程量不大,但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更换支座,要求我们提前计算好各类参数,精细施工... 

    2023-04-06

  • 毕勇:从激光“专家”变身产业化“行家”

    毕勇:从激光“专家”变身产业化“行家”
    近半年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理化所)应用激光研究中心主任毕勇已会晤了不下50家投资机构。近日,毕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笑言,自己快从激光专家变身产业化行家了。 不久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通过折柳寄情和参天光树,向世界... 

    2023-04-06

  • 黄迎新:让“八百里瀚海”变良田

    黄迎新:让“八百里瀚海”变良田
    黄迎新 东北地理所供图 中国科学院长岭草地农牧生态研究站(以下简称长岭站)曾有这样一块试验田,pH值达10.23~10.76,属于重度盐碱荒地,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科研人员十多年的治理下,这块试验... 

    2023-04-04

  • 邬光剑:一片“冰芯”向高原

    邬光剑:一片“冰芯”向高原
    2015年9月27,古里雅峰顶6700m冰芯钻取,打钻帐篷内,左一邬光剑,右一Thompson教授(受访者供图) 2015-9-30,古里雅6700m冰芯钻取,邬光剑在打钻帐篷前(受访者供图) 2015年,西藏阿里荒原深处的古里雅冰川,海拔6700米的无人区,此前已有23年未有冰川学... 

    2023-03-28

  • 燃烧的事业,无悔的人生 ——记我国著名燃气供应专家李猷嘉院士

    燃烧的事业,无悔的人生 ——记我国著名燃气供应专家李猷嘉院士
    在如今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每逢开学季,一批批踌躇满志的新生都会迈着坚定的步伐,开启他们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学习生涯。数年后的某一天,他们将如繁星散入城市环境与能源领域,在各个关键岗位上发光发热。如今,哈工大的建筑... 

    2023-03-21

  • 没有他,中国化学差点丢“番号”

    没有他,中国化学差点丢“番号”
    11月8日13时34分,中国晶体与结构化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唐有祺 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唐有祺 开创了我国晶体化学领域,在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等多个重要体系的结构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3-03-20

  • 他不想被称为“氢弹之父”,只因为……

    他不想被称为“氢弹之父”,只因为……
    美国用时7年3个月,苏联用时6年3个月 英国用时4年7个月,法国用时8年6个月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我国仅用时2年8个月 而这背后,离不开一位国之脊梁 他为国铸核盾,隐姓埋名二十余载 却不愿被称为氢弹之父 今天是 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 两... 

    2023-03-07

  • “大国工匠”耿家盛的幸福感

    “大国工匠”耿家盛的幸福感
    近日,以中铝集团所属中国铜业昆明重工有限公司全国劳模、大国工匠耿家盛的事迹拍摄的专题片《匠心耕耘车工梦》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播出。中国铜业所属企业职工怀着崇敬心情观看了节目,再次掀起学先进、赶先进热潮。 8月12日下午,我们去昆明重工厂区采访耿... 

    2023-03-05

  • 让盐碱荒地变生态良田

    让盐碱荒地变生态良田
    胡树文下地检验土壤改良对稻田犁底层的影响。 胡树文团队的研究生在试验站里检测土壤样本。 以上均为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前不久,山东省东营市新户镇种粮户王甲民开垦的一片盐碱地上,冬小麦喜获丰收。王甲民抓起几棵麦穗,搓了两把,手上留下饱满的麦粒,种地... 

    2023-03-03

  • “黑专家”罗国森:用科技酿造“致富蜜”

    “黑专家”罗国森:用科技酿造“致富蜜”
    罗国森(前)致力于推动屏山特色水果产业提质增效稳步发展,他经常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服务。受访者供图 典型派 ◎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刘晓兰 王 洁 现任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农业农村局果树技术推广站站长罗国森,是一名60后的高级农艺师,也是屏山县科技特派员... 

    2023-02-25

  • 郭国平:“纠缠”量子20年,只为大国算力

    郭国平:“纠缠”量子20年,只为大国算力
    2023年春节期间,在热映电影《流浪地球2》里,中国量子计算机MOSS用强大算力,协同全球万座行星发动机工作的场景震撼人心。 其实,量子计算机并非科幻之物,而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我国第一台量子计算机,已于2021年整机交付。 一切,要从6个志存高远的年... 

    2023-02-16

  • 许丹阳:95后三星堆考古队员养成记

    许丹阳:95后三星堆考古队员养成记
    我是一个95后考古队员,负责过三星堆4号祭祀坑的现场发掘。 有人说考古的过程就像开盲盒。我也买过一次考古盲盒,就是把文物小摆件用石膏包起来,用配套的小铲子和小签子挖出来。石膏一点一点被剥开之后,才能知道里面是什么。我觉得挺有意思,但自己不想挖... 

    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