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玲玲代表: 做中国原创的一流研究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玲玲代表: 做中国原创的一流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特别重视基础科学。我们有一流的仪器设备、透明公正的科研流程。生逢新时代,在良好的科研环境中,从事自己喜爱的研究工作,我和团队都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争分夺秒地投入原始创新、探究未知。 十余年来,我们通过创建RNA研究... 

    2022-10-25

  • 高玲瑜:愿做舞风一霜葭

    高玲瑜:愿做舞风一霜葭
    高玲瑜烟台海岸带所供图 2021年12月8日,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以下简称烟台海岸带所)原党委书记、副所长高玲瑜因病逝世,生命永远定格在59岁。这位朴实的西北汉子,将满腔热情投入到烟台海岸带所的建设中,终其一生,无怨无悔。 白手起家,筹建海岸带研... 

    2022-10-21

  • 赵梓森:中国第一根光纤的制造者

    赵梓森:中国第一根光纤的制造者
    20世纪70年代,美、英国等国家在光纤通信技术上取得了初步成功,一位中国科学家敏锐意识到这是我国通信技术赶超世界的有利时机。于是不等不靠,立刻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夜埋首实验室,甚至差点炸瞎自己的眼睛。就这样,他带领几个人的团队,在一个废弃洗手间... 

    2022-10-18

  • 崔光磊:海底一万米,供电“无压力”

    崔光磊:海底一万米,供电“无压力”
    崔光磊在实验室。青岛能源所供图 向大海进发,向深蓝探索,一路上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急需多学科的共同支撑。 比如,潜入马里亚纳海沟的过程中,中国研发的深海装备对电源系统等硬件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避免锂电池在深海压力下出现故障?如何为深海下潜... 

    2022-10-12

  • 杨承宗:捐献自己遗体的原子弹功臣

    杨承宗:捐献自己遗体的原子弹功臣
    杨先生说,他要捐献自己的遗体。 2011年5月27日,北京医院, 杨承宗 的儿女们刚刚最后送别父亲,就有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敲门进来。得知来人是接受遗体捐赠的,眼泪未干的他们一愣。 杨先生希望遗体可供医学和放射化学研究。他说:我吃了一辈子放射线,却还能... 

    2022-10-08

  • 王梓坤:我只想做老师,我也不会做别的

    王梓坤:我只想做老师,我也不会做别的
    1984年12月9日,在一个平常的冬日清晨,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教师们应该有自己的节日。 稍作酝酿之后,他就立马付诸行动。之后,他的倡议得到了全体教师的拥护,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每年的9月10日成为了教师节。 这位校长就是我国著名数学... 

    2022-10-04

  • 王佳伟:草木间探索“无用之用”

    王佳伟:草木间探索“无用之用”
    王佳伟身上有种同龄科研人罕见的松弛感。 他在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个人主页上,没放西装革履的证件照,只有穿着浅色棉质T恤的年轻面孔,右手托着下巴,冲屏幕前的你微笑。一束光斜斜打在脸上,你能立刻捕捉到他的提纲:两只星目、一粒虎牙。 在... 

    2022-10-03

  • 何泽慧: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何泽慧: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何泽慧 (1914.3.52011.6.20),出生于江苏苏州(原籍山西省灵石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物理、高能物理与高能天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1940年在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攻读实验弹道学专业,获工程博... 

    2022-10-01

  • 盛志勇:创造烧伤医学领域多个奇迹

    盛志勇:创造烧伤医学领域多个奇迹
    你为什么非要回国?难道这里不好吗? 1948年冬天,修业期满的 盛志勇 决定启程回国,可导师颇斯先生却耸着肩头,执意挽留,表情里不免夹带着遗憾。这已经是导师第三次挽留了。 然而, 盛志勇 却说:只要船一开,我就要回中国,不论大船还是小船。 盛志勇 ,... 

    2022-09-29

  • “科学外交家”——严东生

    “科学外交家”——严东生
    严东生 ,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无机材料科学技术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外交家。他重视对年轻学生的培养,经常鼓励并推荐青年人才走出国门;他积极推动中科院与美国国家科学院... 

    2022-09-26

  • 李正武:让中国升起不落的“人造太阳”

    李正武:让中国升起不落的“人造太阳”
    原标题:聚变之光 | 他让不落的人造太阳在中国冉冉升起 煤、石油、天然气、风能目前人类社会运转需要的绝大多数能源,其实都来自太阳能,而太阳上的能量则来自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因此,人类始终有一个美丽的愿望,希望通过可控核聚变反应来实现人造太阳,从而... 

    2022-09-23

  • 安静娴:闪耀荣誉与朴素生活的背面

    安静娴:闪耀荣誉与朴素生活的背面
    2页纸,800多字。 这是一件39年前的手稿,名为《对照入党宣誓找差距》,泛黄的纸张上,是对行为的反思、对信仰的追问和对党员身份的重视透过工整的字迹,仿佛能看到流露在笔尖锋芒中的谦逊和真挚。 《对照入党宣誓找差距》手稿 手稿的主人是化学制药专家、中... 

    20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