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AI赋能“因材施教”,伴鱼智学探寻教育普惠新路径

    以AI赋能“因材施教”,伴鱼智学探寻教育普惠新路径
    在人工智能技术席卷全球的浪潮中,教育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作为国内教育科技领域的先行者,伴鱼智学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基因与深耕1对1教学场景的深厚积淀,率先将AI与个性化教育深度融合,为行业树立了创新标杆。 技术筑基:顶尖团队打造教育科技硬实... 

    2025-04-16

  • 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林海

    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林海
    从辽宁一座小山村里的试验林场,发展为森林经营研究所,60多年来,一代代科研人员在这里接续奋斗,坚持开展红松育种。如今,红松茁壮、聚木成林,为国土绿化、防沙治沙作出贡献,红松产业链也进一步延伸,为更多群众拓宽致富路。 林海起伏,松涛阵阵。 咱们... 

    2025-04-16

  • 方向晨:做服务“国之大者”的工程师

    方向晨:做服务“国之大者”的工程师
    一项技术, 二十年攻关成功, 可能十年是用在说服上。 工程师的东西 最后都是要到工业上去检验的, 在工业上检验的时候, 它不允许有失败。 要深入企业,要多做学生,非常重要。 工程师,就是要创造真正的价值。 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邀请到 国家卓越工程师称... 

    2025-04-11

  •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育种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育种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当前,我国种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提升种源创新能力,融合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以促进育种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及智能化转型。 水稻种质资源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钱前长期从事作物种质遗传资源学研究。围绕如何将我国种... 

    2025-04-01

  • 郭光灿:逐梦量子领域“无人区”

    郭光灿:逐梦量子领域“无人区”
    我要把中国的量子学科建起来,把中国量子发展缺失的那20年给补回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44年前的这个决定,让他走向了开拓并奠基我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的道路。 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谈到我国量子科技发展时,郭光灿仍容光焕发... 

    2025-03-31

  • 九旬院士林皋:共和国大坝抗震事业的“拓荒牛”

    九旬院士林皋:共和国大坝抗震事业的“拓荒牛”
    三张斑驳书桌、四个文件柜、层层叠叠的书籍手稿,笔尖沙沙划过草稿纸在一厚摞文献后面,9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水利工程与地震工程抗震专家、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林皋正伏案疾书。 在案头,1977年版远东英汉大辞典的书脊早已开裂,压着他近期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2025-03-28

  • 【我是这样做学问的】做好医学学问,既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

    【我是这样做学问的】做好医学学问,既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
    我出生在安徽寿县农村,幼时目睹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的困境,长大后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1982年,我考上安徽蚌埠医学院,是就读的农村中学当年唯一考上本科院校的。本科毕业后,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留在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工作。 在眼科工作... 

    2025-03-15

  • 向星海而行 逐月宫圆梦

    向星海而行 逐月宫圆梦
    胡浩(左)、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和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王琼(前)交流嫦娥六号任务进展情况。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胡浩,1984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同年进入航天系统。2004年,受命组建月球探测工程中心(现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2025-03-13

  • 研发新技术 采煤不下井

    研发新技术 采煤不下井
    范京道(左)在可可盖煤矿井下研究掘进设备应用与改进。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 范京道,1965年7月生,陕西蒲城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首席科学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上世纪80年代起,长期从事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研究与工程管理工作。... 

    2025-03-04

  • WAIC2024|腾讯吴运声:加速模型场景落地,走向AI普惠时代

    WAIC2024|腾讯吴运声:加速模型场景落地,走向AI普惠时代
    7月5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腾讯论坛上,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腾讯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发表主题演讲。在他看来,模型落地、实用为先,大模型的研发、应用必须关注、解决具体业务场景,必须关注可用性和性价比。 目前,腾讯在大模型领域已... 

    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