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技能大赛金牌的“绝技”这样练成

    世界技能大赛金牌的“绝技”这样练成
    图①:杨艺杰在世界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项目比赛现... 

    2024-09-28

  • 聂祚仁:培养基础学科人才需要下绣花功夫

    聂祚仁:培养基础学科人才需要下绣花功夫
    聂祚仁院士 原始创新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能否做得好,离不开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在2002年2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全面规划,指出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结构布... 

    2024-09-24

  • 武强:向地球深部进军

    武强:向地球深部进军
    武强院士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武院士说,煤炭是工业粮食,更是我国安全可靠的战略基础能源。长期以来,我国之所以有能力保障... 

    2024-09-20

  • 姚檀栋:将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姚檀栋:将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姚檀栋院士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颁布实施,中国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守护好青藏高原落到实处,努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科技的发展既要实现重大创新,又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驱... 

    2024-09-11

  • 叶培大:与光同行,烛照后学

    叶培大:与光同行,烛照后学
    叶培大 北京邮电大学供图 【人民需要这样的教育家③】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叶培大的一生,必是一个光字。光,既是他漫漫学术人生中的研究对象,也是他悠悠教师生涯透射的动人华彩。 他是我国著名微波通信与光纤通信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他执着地与光同... 

    2024-09-10

  • 陈立泉:心系“电池”事 肩扛国家责

    陈立泉:心系“电池”事 肩扛国家责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泉 作者:禹习谦 索鎏敏 陈一霞 84岁的陈立泉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研究员。 近半个世纪以前,他远在德国,见微知著,修一封家书回国,中国锂电池行业命运从此改变;国际... 

    2024-09-09

  • 张宏科:让科学研究更有情怀有担当 【科学留声机·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

    张宏科:让科学研究更有情怀有担当 【科学留声机·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
    张宏科院士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加快布局、加大投入,以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 

    2024-09-08

  • 不简单的“10kV”程序员

    不简单的“10kV”程序员
    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名单。来自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供电分公司第六维修项目部运行检修师、二级工匠孟艺兵,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位列其中。 从业多年,孟艺兵已先后获得2020年第二届北京大工匠提名人... 

    2024-09-01

  • 骆清铭:科学研究要有高度,更要落到实处

    骆清铭:科学研究要有高度,更要落到实处
    骆清铭院士 如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认为离不开顶天立地这个关键词。所谓顶天,就是要在科技关键环节取得原始创新成果;所谓立地,则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科技到产业的转移与承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 

    2024-09-01

  • 聂建国:把科技创新要解决“真问题”

    聂建国:把科技创新要解决“真问题”
    聂建国院士 创新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但是,盲目创新不可取,更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一定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不唯他、只唯实。要把高校科技创新走实、走深,去解决真问题。 那么,什么... 

    2024-08-29

  • 首页
  • 上一页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下一页
  • 末页
  • 6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