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亚湘:越来越多中国数学家活跃在国际舞台

    袁亚湘:越来越多中国数学家活跃在国际舞台
    近些年,伴随我国基础研究的稳步发展,我国数学学科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要稳定支持数学等基础学科,给青年科研人员宽松环境、给他们减负作为数学界前... 

    2022-08-27

  • 高守一:防控霍乱第一人

    高守一:防控霍乱第一人
    1961年开始的第七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至今已波及14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对于霍乱的防控已经非常成熟,霍乱在中国能得到平息,离不开大批传染病防治专家们的不懈努力。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高守一 。他是微生物学及传染病防治专家,中国工程... 

    2022-08-25

  • 灯塔传承 | 李洪钟:37岁考上研究生的院士

    灯塔传承 | 李洪钟:37岁考上研究生的院士
    他,致力于流态化技术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 他,破解了低品位资源难以利用的难题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学家 李洪钟 精彩语录 聪明出自勤奋,真知源于实践。 李洪钟 李洪钟(1941.1- )化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主要研究工... 

    2022-08-15

  • 庄巧生:终一生,择一穗

    庄巧生:终一生,择一穗
    我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育成10来个优良小麦品种在生产上应用;二是编了几本与小麦或育种有关的专著,为国家科技事业留下一些历史记录。仅此而已,微不足道。 这是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家 庄巧生 院士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他的百岁人生,远比这短短的几十字总结要... 

    2022-08-10

  • 李鹏飞:实干、简朴的蔬菜育种家

    李鹏飞:实干、简朴的蔬菜育种家
    李鹏飞 (1912-2011)广东台山人,著名蔬菜育种学家。1937年于岭南大学农学院毕业留校任教,1947年公派到美国宾州大学深造,1949年获硕士学位回校任教,是我校蔬菜育种学科的创始人。他从事蔬菜育种学研究和教学40多年,成功培育了一批蔬菜优良品种,以抗热... 

    2022-08-10

  • 于俊崇:“于”无声处作波涛

    于俊崇:“于”无声处作波涛
    数十年来,于俊崇隐在深山基地埋头攻关、奋力拼搏,为中国的核动力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是于俊崇这一代核动力人的真实写照。 于俊崇(1940 ) 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0年12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滨海县,1965年毕业于南... 

    2022-08-08

  • 吴征镒:反以为乐的68天步行之旅

    吴征镒:反以为乐的68天步行之旅
    1938年,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在长沙临时组建的国立临时大学因战火的逼近,被迫再次西迁。 当时,从长沙迁往昆明共分成三路。一部分人走海路,到广州经香港、越南入滇;一部分人乘汽车,到桂林经柳州、南宁、越南入滇;还有一部分组成了步行团,徒步从长... 

    2022-08-02

  • 陈顺理:实验大厅里的“扫地僧”

    陈顺理:实验大厅里的“扫地僧”
    1989年,陈顺理在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进行取样缆道的检修。 ②陈顺理在东川拍摄的泥石流发生时的照片。 陈顺理在做实验。 受访者供图 在中科院成都分院华西坝园区,有一个大型山地灾害模拟实验大厅。科研人员利用里面的实验基础设施模拟泥石流、山洪、滑坡... 

    2022-07-28

  • 马大猷:给人民大会堂装上“嘴巴”

    马大猷:给人民大会堂装上“嘴巴”
    1959年,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让44岁的他承担人民大会堂的音响设计和施工任务。此时,距离国庆节,只有不到9个月的时间了。除了时间紧张,这项任务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没有机会反复实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同年10月1日,当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来自各国的嘉宾... 

    2022-07-19

  • 胡正寰:先过“市场之问”,再谈成果转化

    胡正寰:先过“市场之问”,再谈成果转化
    请问你们做了哪些市场调研?一定要有市场,没有市场需求,你们投入设备也是没用的。 这些年,前来向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正寰 打听轴类零件轧制技术的企业不少,但同样,被他这市场之问劝退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为了防止恶性竞争,通常一个地区, 胡正寰 只考虑与... 

    2022-07-18

  • 张信威:于无形处探乾坤

    张信威:于无形处探乾坤
    ■吕旗 在60多年科研生涯中,张信威根据国家需要几经转战核武器、高技术研究、国家攀登计划、基础研究等,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干一项精一项,为我国核武器研制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信威 张信威(1938 ) 爆轰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8年... 

    2022-07-15

  • 何祖华:高温下,他在稻田里埋头钻研水稻“顽疾”

    何祖华:高温下,他在稻田里埋头钻研水稻“顽疾”
    近期,上海持续高温暑热天气,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在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五厍农场,60岁的农业科学家何祖华踏进水稻田,弯腰插秧。他脚边30亩水田里,种植了1万多个水稻新品系,它们是从40多万株水稻中选配出来的。 埋头于水稻抗瘟性遗传育种研究,这是中国... 

    2022-07-14